如果不出意外,极氪这个品牌会成为中国车企在美股退市第一股。
从时间上来看,从极氪美股上市到如今宣布拟退市,不足一年时间。应该算是最快上市+最快退市的整车中概股。
诞生于2021年4月15日的极氪,从2022年10月就对外宣布计划上市。2024年5月10日,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募资约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成为“最快美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具体方案上,吉利计划以 25.66 美元收购极氪,相比公告发出之前的收盘价(5 月 6 日极氪股价 22.6 美元)溢价 13.6%。
另外,根据其他的报道,收购报价方式上有两种选择:
a. 收现金:现有小股东 可选则 直接以现金方式接受邀约(每股 25.66 美元价格)
b. 换股:或者选择接受换股,每 1 极氪 ADS 股票可换 12.3 股吉利控股股票(基于吉利 30 日均价 16.14 港元/股,汇率 1 美元=7.7503 港元)
极氪为什么会突然计划拟退市?
很多媒体都把原因归于“极氪估值低”,但实际上如果真正从极氪诞生以来一直追踪,你绝对不会得出这个结论——极氪的估值并不低,相反市场因为对极氪有期待,给极氪的估值还是比较高的。
大部分认为极氪估值低的人/媒体,都是将极氪的估值跟“造车新势力”去做对比。按照“蔚小理”的估值去对比,极氪自然就显得很低。
极氪确实是一个新势力,但如果较真去说,它是一个从传统车企中诞生的新势力,这跟从零创业有本质的区别——极氪当初是从吉利内部独立出来的,企业文化,造车思路等也一并带了过去,所以估值方面得先以吉利本身的估值作为基础,再根据极氪的“创新”和“品牌价值”网上拔高一下。
按照市销率(PS)估值,吉利在0.7左右,极氪在硬件层面的技术上非常过硬(极氪的操控性,以及底盘表现是很有口碑的),再加上出过好几个爆款车型,在20-50万的区间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估值比吉利高一点是没问题的(24年大约在0.9左右)。
极氪要“拟退市”真正的原因,是汽车市场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极氪准备上市时,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开拓虽有成绩,但相比于吉利的整体销量而言并不令人满意,极氪作为吉利内部孵化的高端品牌,给其更多的自由度,通过独立上市来获取进一步的发展资金,以及“战略合作”资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但在2025年,吉利整体已经全面切入新能源市场,而极氪品牌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时,最好的方案就是重新整合资源,比如极氪私有化后,其技术就可以反哺给吉利旗下其他车型,而极氪目前发展遇到的困难,也可以通过吉利注入资金,调整品牌定位的方式来解决。
极氪发展遇到的困难其实挺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是绝大部分品牌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品牌标签。
说的更加通俗点就是,如果你想把某个品牌推荐给朋友,那么能否用一两句话让朋友明白买这个品牌的独特优点,就成了很关键的问题。
无脑买标签,属于特斯拉和比亚迪;智驾标签,属于鸿蒙智行;家庭标签,属于理想;换电+纯电豪华标签,属于蔚来;性价比标签,属于零跑;造型标签,属于阿维塔;
还有一些车企通过多个标签的方式,也完成了自我定位,比如智能+性价比的小鹏;比如不会倒闭+智能+性价比的深蓝;不会倒闭+底盘调教+豪华的岚图。
极氪的标签是什么?
运动+性能+小众车型,这是极氪的标签,但现在很多平时不关注车的普罗大众听到“运动”+“性能”这两个标签,第一反应是小米,极氪只剩下了对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在意的“小众”。
这一点可以参考数据:
作为一个个性分明,充满争议的品牌,尽管极氪有定位猎装的001,定位家用小钢炮的X,独特的MIX,深受公司欢迎的009,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时尚、个性、创新,是极氪能够建立起新能源高端品牌形象的关键。
但运动和性能被小米抢走后,光有“小众”标签,远远没法说服消费者选择极氪了。
所以吉利的选择就非常现实——短期内极氪很难做到持续爆卖,又不能放弃好不容易做起来的高端品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私有化后,在集团之间进行技术、资源、资金上的互补,让极氪有“重生”的机会。
极氪后续的打法,目前媒体之间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是:极氪会成为吉利高端品牌(9X不再是纯电)的代表,最新的技术会优先给极氪上车,同时极氪不再打价格战,“下场血拼”的角色,很有可能会由领克来完成。
对于极氪而言,不管其最终是否私有化退市,它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在普罗大众心中树立起新的品牌标签,如果从利用吉利现有的资源来看,极氪可选的方案大概有以下几种:
机会1:抢夺阿维塔的标签,做设计+运动+性能:
极氪本身推出很多车型都很小众,因此大众对极氪的车型、造型其实是有比较高的宽容度的,因此极氪完全可以在造型上做的更激进点,再利用自身原本就有的运动和性能优势,把这个“设计”和“造型”标签从阿维塔手中抢过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氪的基本盘永远都会是最年轻的那一批,而极氪这个品牌也会成为年轻、时尚的代表。
机会2:彻底向小众化靠拢:
目标是依靠性价比让小众车型走量,例如极氪MIX是基于vison-M概念车打造的,虽然vison-M最初目标是提供给waymo所以其尺寸并不大,但在中国市场,极氪其实完全可以再做一个5米以上尺寸的“MIX 加大版”。
除此之外,纯电皮卡(雷达牌)并入极氪,翼真L380这样有八座配置的独特产品也并入极氪。
极氪自己旗下定位比较大众化的车型,例如7X、007就给领克,之后极氪可以考虑推出真正GT车型,推出跑车车型,推出方盒子硬派越野车型。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氪会成为“绝对个性化”的代表品牌,会有一批非常忠实的拥趸,背靠着规模足够大的中国市场,即便是小众一些的车,仍然能有不错的销量。
机会3:加入换电阵营,主打换电车里的极致操控和驾驶感受:
虽然极氪一直坚持做充电模式,但吉利其实是有换电体系的。
吉利旗下有个叫枫叶的子品牌,就有换电的车型,因此对于吉利而言,无论是加入蔚来还是宁德的换电体系,都能够让极氪成为定位运动+性能,且不担心补能问题的品牌,也就跟小米有了明确的区分。
机会4:放弃7X、007等车型,从9X和009开始转型,抢先一步做德系豪华风格的高端新能源:
目前30万以上高端纯电的标签基本上属于蔚来,而蔚来一个品牌其实并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蔚来的内饰风格跟北欧冷淡风类似,而国人在买BBA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更喜欢传统德系豪华的习惯,这一点是蔚来没有办法去满足的,也会成为极氪的一个机会。
(上图:蔚来和保时捷内饰风格对比,差异明显)
东风和雷诺投过一家叫BeyonCa的造车新势力,其目标就是要拿下纯电+德系豪华+健康的标签,能获得东风和雷诺两大集团的认可,也说明了这部分细分市场绝对有机会。
接下来是老环节,我们来一起投票,大家一起给出一个预期:
如果吉利要继续进一步整合,你们认为路特斯在将来会不会也被私有化呢?(如果路特斯私有化的概率很大,那么有机会薅到羊毛)
最后聊聊上一轮对于智驾渗透率预期的投票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是想了解下大家现在如果买车,是否会考虑城区辅助驾驶,从结果来看一半认为需要,一半无所谓,这一点说明智驾目前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了。目前高速NOA已经成为10万以上车的“标配”,而从这个投票来看,城区NOA的需求并不低,会成为智驾类供应商业绩中的重要部分。
第二个问题是看大家对L3自动驾驶的量产预期,目前大部分人仍然不太看好其在近期落地,所以这里面鸿蒙智行的L3能否按照预计的时间落地,可能会有不小的预期差。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