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贺子珍回国后提出一条件,毛主席考量后:坚决不答应!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8年,刚从苏联回来的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看完后眉头紧皱,他越看越觉得不对,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让人给贺子珍回复了一封信,说自己是坚决不会答应贺子珍这一要求的。

那么,贺子珍到底提出了要求,居然让毛主席如此坚决的反对,贺子珍收到回信后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两人相遇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出生在江西永新县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小虽然吃穿不愁,但却能够明白基层百姓的苦。

那个年代正处于战乱,各地战火四起,百姓们的生活都很困苦,国家也到了存亡之际,深受爱国进步思想影响的贺子珍,和她的兄弟姐妹不约而同的都投入到了革命之中。

1925年,贺子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立下志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贺子珍因被提前调离永新县而躲过一劫,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起来。

当贺子珍得知永新县出事情后,就联系上了袁文才和王佐的农民自卫军,决定发起永新暴动,这次行动成功了,解救出了不少被捕同志。

之后贺子珍就跟着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井冈山上第一个女战士,而就在这里,贺子珍和毛主席相遇了。

后来毛主席也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但由于是两个部队,毛主席和袁文才、王佐等人不熟悉。

再加上当时毛主席秋收起义失败,国民党正在四处抓捕毛主席,袁文才他们认为若是将毛主席留下来,恐怕会惹怒国民党。他们也才刚刚打过仗,还没休整过来,不可再打一次了,所以袁文才他们并不想接纳毛主席。

正好,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是袁文才的人,他们之前还是同窗,关系很好,贺敏学就当起了中间人,想让袁文才他们留下毛主席的部队。

但不管贺敏学怎么说,怎么保证,袁文才他们都认为风险太大,还是不留为好,但贺敏学很坚持,袁文才认为非亲非故的没必要为毛主席冒风险,除非他是自己人。

这时他们想起了贺子珍,在他们看来,贺敏学是自己的兄弟,那贺子珍就是他们的妹妹,他们便想让毛主席娶了贺子珍,实现“联姻”,成为他们的妹夫,这不就是自己人了?

贺敏学对此反对,首先他不知道妹妹贺子珍愿不愿意,再者他知道毛主席已经结婚生子了,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革命战士,两人简直是绝配,怎么可能让毛主席再去结婚?袁文才他们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既然这个办法行不通,袁文才他们还是不怎么愿意让毛主席的部队留下,正当贺敏学继续劝说袁文才他们时,贺子珍带来了一个消息。

两人结婚

贺子珍当时正好被派到毛主席身边当秘书,那天她听人带来的消息说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牺牲了,毛主席知晓后十分悲痛,一度要昏厥过去。

贺子珍听后也感到十分惋惜,她在毛主席身边待着的这些时间里,也听说了杨开慧的事迹,她心里很佩服杨开慧,可却就这么牺牲了。

贺子珍在陈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在惋惜,贺敏学和袁文才他们听后也沉默了良久,之后袁文才再次向贺敏学提出“联姻”这件事情,贺敏学表示既然事情这样了,他就先去问一下两人的意见。

贺子珍听完哥哥的话后,也是不好意思起来,这时贺敏学才知道妹妹的心里,原来早就对毛主席有了感情,只是碍于身份不能明说。

毛主席那边还沉浸在丧失妻子的痛苦中,自然无法思考这个问题,过了几个月后,在多人的撮合下,两人也就走到了一起,在1928年6月,两人正式结婚。

可是杨开慧是在1930年11月14日牺牲的,为什么两年前就说杨开慧去世了呢?

毛主席当年上井冈山之后,因为牵挂杨开慧就派人多次打听杨开慧的消息,可一直都没回音。

后来吴福寿按照毛主席给出的地址去找杨开慧,但没见到杨开慧的人,反而听到了杨开慧已经被杀害的消息,当时杨开慧并没有死,其实这个消息是为了迷惑敌人的,但没想到误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那时又因为时局混乱,消息流通的太慢,杨开慧新的消息无法及时更新在毛主席面前,所以毛主席一直都不知道杨开慧还活着。

和贺子珍结婚之后,毛主席还时不时会在贺子珍面前不禁提起杨开慧,贺子珍不仅没有丝毫的介意,还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动容。

当毛主席得知杨开慧真正牺牲的消息后,大吃一惊,更是十分的懊恼和自责,他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所以说,杨开慧的牺牲一直都是毛主席心中的痛楚,也是他最大的遗憾,倘若当年派人再次去核实一遍消息,或许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给毛主席写信

贺子珍安慰着毛主席,在未来也和毛主席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在毛主席人生低谷的那几年,不管毛主席人到了哪儿,贺子珍都一直陪着毛主席,熬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

贺子珍在长征的路上为了救钟赤兵,在敌人的轰炸中,直接扑到钟赤兵身上,替他挡住了弹片,身上自此疼痛不已,在1937年的时候,贺子珍的身体每况愈下,疼痛更是折磨的她日夜难眠。

于是她希望能去苏联治病,而她这一去也算是断了和毛主席的缘分,这时两人已经共度了十年。

1948年,贺子珍从苏联回来了,在从嫂子那里得知哥哥贺敏学的情况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将贺敏学从前线部队调离。

原来,贺敏学因为常年征战的原因,多次受伤,现在年龄又大了一点,战场环境又苦,身体越来越不好,贺子珍就希望哥哥退到后方工作,毕竟他们已经有兄弟姐妹牺牲了,只剩下他们兄妹三人了,她不想哥哥再出事情。

因此在得知哥哥的身体不好后,贺子珍当即决定向毛主席提出这个要求,贺子珍作为老红军并不是随便就向组织提要求的人,只是她不想再失去亲人了。

毛主席看到信后,沉默了许久,他想了想不能答应贺子珍这个要求,因为当时的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这个时候让贺敏学从前线退下来,别人可不会认为他是回去养病,而会说他是临阵脱逃。

再者说,军队中有旧伤重伤的将领不在少数,偏偏就他退出一线,别人必然会对他产生看法,这些看法将会伴随贺敏学一生,对贺敏学并不有利。

而且贺敏学也绝不会离开前线,当初他的妻子不是没有劝说过他,他十分坚持到前线,正是因为劝不了贺敏学,他的妻子才向贺子珍诉说的。

贺子珍看到毛主席的回信后,知道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自此之后没有再提过这件事情了。


信息来源:

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6

标签:历史   条件   贺子珍   消息   井冈山   永新县   苏联   哥哥   部队   前线   牺牲   国民党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