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不知不觉距离三伏已经不远了,这是一年最热的阶段,温度高,湿度高,所以人们也习惯称它为“桑拿天”。
自2015年至2024年,我国连续10年经历40天“加长版”三伏天。而2025年三伏天骤减至30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打破十年惯性,真的属于十年一遇。这种转变源于干支历法的精准计算:夏至(6月21日)到立秋(8月7日)之间仅有4个庚日,导致中伏缩短为10天。
今年的入伏日是7月20日,按照习俗民间常常分为“早入伏”和“晚入伏”,这是按照对应的农历单双数来区分,今年入伏对应的是对应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晚入伏,也是近11年最晚。对于晚入伏,民间常说“晚入伏热死牛”,看来今年三伏一定非常炎热。
当然这只是民谚,具体热不热还需要看天气预报,不过从最近的天气来看,全国各地都处于高温天气,比如河南,陕西等等,几乎每天都是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观察未来十五天的气温,高温还会持续。
三伏天人们为了防暑降温,所以往往喜欢冷饮,大人喜欢冰镇饮料,冰镇啤酒,孩子喜欢冰淇淋。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冷饮直损脾胃阳气。骤冷刺激容易引发胃肠血管痉挛,所以三伏天切记不要过度贪冷饮。
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喝35-40℃的生姜陈皮水(生姜3片+陈皮5克煮水),既促排汗又护脾胃。
今年是真的热,家家户户都开空调,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往年都不怎么开空调,觉得还忍受得了,今年也确实有点扛不住了。但是吹空调切记不要对着颈椎头部直吹,冷风直吹导致颈肩肌肉挛缩,椎动脉供血受阻。
除此之外,大汗淋漓之后也不要立即进入22℃以下空调房,毛孔急闭致内热淤积,容易诱发中暑。建议大家空调温度设置≥26℃,风向朝上;备一条丝巾护住大椎穴(颈后凸起处)。
最近南方的梅雨季节终于是结束了。但是梅雨季节过后依然不能松懈,首先第一要防的是家里的物品衣服是否会继续发霉,出梅后第一时间检查家里的物品,检查家中粮食、织物及隐蔽角落(如空调滤网),及时清除霉菌,防止过敏或健康风险,利用晴好天气晾晒衣物和被褥,一些不穿的衣服,可以选择真空保存,这样能避免发霉。
众所周知西瓜和绿豆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消暑美味,尤其是西瓜。最近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非常便宜,十几块就能买半个西瓜。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西瓜和绿豆其实都是偏寒性的食物,适量吃没啥问题,但吃多了容易引起肠胃问题,尤其是脾胃本身不好的人,西瓜和绿豆三伏天还需谨慎。
夏天穿衣服一定要注意,美观的同时最注重的就是衣服的透气性以及舒适性。有些人平时钟爱黑色衣服,为了突显身材,还总喜欢穿紧身的。夏季闷热穿这样的衣服热效应倍增,体感温度要比浅色衣服高3-5度。
另外衣服的材质也是关键,一些涤纶等化纤面料透气性仅棉质的1/5,汗湿后贴在皮肤上如同“塑料保鲜膜”,让人非常难受。所以夏季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浅色,宽松,纯棉的衣服。
以热制热:伏羊汤的奥秘
徐州“伏羊节”习俗(三伏吃羊肉)被科学验证:羊肉富含左旋肉碱,促进脂肪酸燃烧产热,发汗效率比辣椒高3倍,助排重金属。
时辰养生法
辰时(7-9点):喝山药小米粥修复胃黏膜;午时(11-13点):小睡20分钟护心(心率下降10-20次/分钟);申时(15-17点):做“摇头摆尾”功(八段锦第四式),刺激督脉升阳气。
三伏天就要来临了,大家不要忘记这些重要的事情,这些都是老辈的经验之谈,因为他们甚至:从来不是与天对抗,而是顺势而为。做好这些,今年的三伏可以安稳健康度过。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