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不健康,看体重便知道?55岁后,胖的人或许更长寿?一文告知

王大爷今年57岁,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与老伙伴们一起下棋、唠嗑。身高170厘米的他,体重近80公斤。在家人和小区邻里看来,这身材“有福气”“比那些干瘦的人看起来更有精神”。

可就在体检时,医生却意味深长地说:“别总拿‘胖一点好’当借口,55岁以后,真不能这么随便。”到底是不是年纪大了“不怕胖”,甚至“胖点更长寿”?

其实,关于中老年体重和健康,背后藏着的真相你可能还真不知道。很多人习惯“两极固化思维”,但健康这件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心生疑问:中老年人,究竟多重才算健康?为啥有人说“老了不能瘦太快”?

体重到底重不重要?权威研究是这样说的

坊间一直流传着“年纪大了胖点好,体抗力强”的说法,但实际如何?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覆盖5万名55岁以上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BMI(身体质量指数)在24~27.9之间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低于明显肥胖(BMI≥28)和体重过轻(BMI<18.5)的人群,死亡率也略低于标准体重组(18.5≤BMI<2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涉及20万老年人的流行病学数据指出,55岁以后体重轻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BMI在“偏高正常值”到“微胖”区间的同龄人略高12.8%

但这不是说“越胖越好”。医学共识认为,腹型肥胖—即肚子突出,腰围异常—比仅仅看体重本身更危险,因为它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

此外,日本冈山大学研究数据显示,65岁后因各种原因(如慢性病、肌少症等)体重快速下降,男性死亡风险会上升19.6%

这也解释了“老不寿为瘦”这种民间讲法的部分道理,盲目追求‘苗条’,老年人身体反而经不起‘折腾’。但这里的“胖”,可不是“肥胖”!

胖或瘦,身体其实有这些不同的信号

适度的“丰满”,为什么有时更有益?医学界认为,随着年纪增长,人的新陈代谢下降、肌肉量减少、骨密度减低

此时如果过分消瘦,更易发生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甚至骨折等一系列问题。英国伦敦国王学院2019年人体营养与健康调查发现,65岁以上BMI低于19的人跌倒和骨折风险是标准BMI组的2.7倍

不过,BMI≥28的肥胖人群,糖尿病、脂肪肝、心衰、肿瘤等慢病风险均较高,寿命往往不升反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5岁以后BMI控制在24~27之间,比“干瘦”更健康,也比“过胖”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大数据分析也证实:保持适度体重能够降低慢病发生率12%-25%。不仅体型重要,腰围更关键。男性腰围不应超过90厘米,女性不应超过85厘米,腹部脂肪异常堆积才是健康“红灯”。

怎样的体重最健康?给你3个可落地方法

健康的体重,不是“越轻越好”,也不是单靠“胖点”就安全。科学方法,才是老年健康的守门人

定期监测BMI和腰围。55岁以上人群建议半年自查体重、腰围各一次,BMI控制在24~27,腰围控制在推荐值内,避免盲目节食或高热量饮食。

培养“复合式”活力生活。膳食上保证蛋白质摄入,适量多元脂肪酸(如鱼油、坚果),多菜、低盐、低糖,每周进行3次有氧+力量锻炼(如快走、广场舞、拉力带训练)——有助维护肌肉和骨密度,减少有害脂肪。

防止体重短期剧烈波动。研究显示,每年体重下降超过自身3%,是健康红灯。得慢慢瘦、健康吃、科学瘦,“欺骗式减肥”“盲目追求极端单一目标”都是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盲目迷信体重计数值,而应综合体成分分析和日常精力状况。如果最近无故瘦身、虚弱,需及早就医排查慢病或营养吸收障碍。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体重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性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老年BMI与健康结局分析

日本冈山大学《老年体重变化与风险研究》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老年BMI与骨折风险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健康建议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养生   长寿   体重   健康   腰围   风险   新英格兰   冈山   肥胖   人群   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