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产业赛道)决赛暨冠军争夺赛顺利举行。东华大学“Air-Bridge——气道再生重塑者”项目在冠军争夺赛中获得季军,彰显学校医工交叉融合的卓越成果。
东华大学项目获得季军 图源:上海教育
本次大赛上海赛区参赛报名数超过5.6万项,参赛人次超22.9万,最终35所高校的425个项目晋级市赛决赛。参赛项目按照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产业赛道共32组进行答辩。经过激烈角逐,各小组第一名入围排位赛,通过排位赛最终有6个项目杀出重围,参与冠军争夺赛。
图源:上海教育
“Air-Bridge——气道再生重塑者”项目负责人是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游正伟教授团队的谭浩同学,成员还包括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昶院长团队陈羿博士等。
冠军争夺赛比赛现场
该项目针对气道狭窄治疗这一国际临床难题,致力于终结患者反复手术的困境。历经数年攻坚完成多代技术革新,最终研制出管腔镜全降解微针药膏,经气管镜递送,微创靶向治疗,能有效修复气道损伤,避免狭窄。
该药膏在大动物模型实现0狭窄发生,绒毛再生超90%,生存率从30%提升至100%。团队拥有8篇高水平论文和8项相关专利,目前正积极推进临床转化。
用于气道疾病治疗的管腔镜微针药膏器械示意图
东华大学此次医工融合项目获奖,是学校依托在纺织、材料等领域的传统优势与“智能+健康”学科集群的前沿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大健康”战略和医疗健康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的突出成果。
2023年,学校与上海市同仁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焦“医工交叉融合”,围绕临床重大需求开展集成攻关特征的科技创新研究,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医疗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健康科技发展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东华大学与上海市同仁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源:上海市同仁医院订阅号
今年,东华大学先后与上海市松江区卫健委、华东医院青年骨干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陆方林教授展开交流,共商医学发展,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陆方林教授来校作《医工融合,走进心脏,谈心脏瓣膜研发历史》主题报告
同时,学校着力于医工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为地区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实施“311培养项目”,构建“学术大牛+产业导师”双轨师资体系。此外,学校还新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于今年启动招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311培养项目”
从科研攻关到临床转化,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合作,东华大学正全方位深化医工融合,持续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官微、DHU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东华统战、东华大学本科招生、上海教育、中国纺织报、上海市同仁医院
#高校种草大赛##推我大学上热门##生物##医学生日常##大学#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