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
让太子将兵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如果一个事情,有X没有利益,没X则有害,也即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没有利益,那么这种事情就是有害的。
显然,太子将兵,虽一起灭三国,但没有受明显的赏赐,而赏赐归于赵夙和毕万。也即——对太子的功劳不认可。
所以,晋君让太子将兵——不怀好意。
事实上,晋国灭这三个国家,是有极大的把握的,真的要扶持太子、为太子铺路——更好的做法,是让太子将上军,晋君将下军——以功归于太子、以增加太子的威望。
毛主席:多从反面(即现行政策的正面) 设想,现行政策固然已出了很多毛病,但另一政策是否即毛病较少?从相对性设想,勿只从绝对性设想(即只设想现行政策完全是错的,另一政策完全是对的)。
从反面去想,就会发现事实上,却把胜利的威望给予了赵夙和毕万——这在某种角度上,这也许只是为了变易太子之后的,让赵夙和毕万相帮新太子。
太子,人在其位,但却不得其位之助——这是想让太子离开这个位置了——所以,士蔿提出让太子主动避辞——以去祸。
避开,让自己不成为威胁——这是一种思危、思退。
还有一些事情,是正面有利,反面也要有利——这样的事情,就是大好事。——人要长期获得成功,总归是要靠这样的事情。
只要让自己处于正面有利、反面也要有利的位置——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而中间不会夭折。
一种常见的做法——古代的家族,往往两面下注,两面中任意一方获胜,自己的家族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长久之道。
积以三四代之后,家庭往往就能站在高位了,并且进入牌桌的中心位置了。
这对应的就是所谓的利亏同源。做这样的事情,本质上是一种孤注一掷——里面需要较好的运气——也即把自己交给运气来裁决了。
做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人夭折 ,当然也有人最终获得成功——通过摆脱反面、回到正面。——但这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
因为一个人最终的成功,要靠好几件事——所以,全程避开有害的机率就不那么高了。
所以,人的争先——争的就是占据反面有利、正面也有利的位置。——这就是先发的位置。
这样的事情,也大可以去做得。这相当于,
1、有人兜底了。
2、有人去承受伤害了。
常见的做法是——构建三方博弈,让另两方博弈,而自己处于裁决者的位置——此时就往往处于一面有利、另一面也无甚害的局面。
这叫利和害的不对称——这样的事情,大胆的去做!
小结,
1、要从反面去想,在上面的例子中,真正帮助太子的应该是怎么样做?不帮助太子的应该是怎么样做?——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对方的用意和动机。——而不是被对方的言辞所迷惑。
这两区的区别,是由真正 的用意和动机来决定的。
2、要对事情进行分类,可分成如上四类,要避开第一类、力求第二类和第四类,要准备第三类、并把第三类变为第二类和第四类。
这样,事情就没什么风险了。
更新时间:2025-05-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