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部曾经风靡全球的《阿甘正传》吗?剧中阿甘虽然智力残疾,却自强不息地度过有尊严、有温暖的一生。现实中,番禺区展能庇护工场正为“阿甘”们创造着属于他们的逆袭之路。
这间由番禺区残联开办的庇护工场位于番禺培智学校旁边的区残疾人就业展能基地内,它宛如一座温暖的港湾,为残疾人打造了一个就业庇护之所。
庇护工场一角
不求效率,只求自立
日前,记者走进番禺区展能庇护工场,只见工疗学员们有的排队领取小工件材料,有的在认真地安装着工作台上的小工件,有的则忙着整理收拾做好的小工件,还有几名工疗学员在弹奏钢琴。
工疗学员在弹奏钢琴
家住石碁镇的阿程,患有多重残疾,将近而立之年的她早年从培智学校毕业后,被父亲送到了庇护工场。如今,阿程已经完全融入并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每天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在庇护工场。
记者见到阿程的时候,她正和几个学员围坐在工作台旁,安装着小工件。坐在轮椅上的阿程,虽然肢体协调能力差,而且还是一级视力残疾,但她安装的速度比别的学员慢不了多少。
工疗学员在做工
“庇护工场的康复训练对阿程的帮助很大。她刚来时,手工加工都有困难,现在通过大家的帮助和她自身的努力,速度虽然比其他学员慢一点,但可以自食其力了。”庇护工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立庇护工场,一方面是借此减轻残疾人家庭看护、照料的压力;另一方面,让残疾人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技能训练。许多出门无法找到适合工作、在家离不开家人照顾的残疾人在这里学习和发挥一技之长,走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区残联有关领导表示。
据了解,庇护工场主要为番禺区年龄在16至50周岁,精神、智力及其他类别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识的残疾人提供适宜的加工、包装、制作等手工劳动活动,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与技能评估,同时开展适度的康复训练与健身娱乐。这里不仅是劳动场所,更是残疾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工疗学员创作的手工作品
创新产能 助力增收
庇护工场在建立之初,就把“稳定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生活”作为核心目标。2020年7月,庇护工场与广州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公司投入总值一百多万元的设备,用于庇护工场手机屏幕半自动化生产项目并投入了使用,一些表现优秀的工友每月手工补贴可达一千多元。
与企业打造就业共建车间
2024年4月,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与广州市一家净化过滤设备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庇护工场设立残疾人就业共建车间。
这是区残联探索残疾人就业的新模式,也是与企业共同打造残疾人就业技能增值的新平台,有利于拓宽残疾人就业增收途径,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档升级庇护工场功能性定位,有效解决工友就业难点、痛点问题。
企业到庇护工场参观
工疗学员阿瑜以前曾在庇护工场工作,后被工场推荐到沙湾珠宝产业园一家企业上班。疫情过后,她又回到了庇护工场。
阿瑜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每个月还能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真心不错。
工疗学员在领取材料
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企业合作,为残疾人庇护工场注入了新的能量,一方面让工友在工场就能实现“公开就业”,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还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完成更高难度的工作。
农疗赋能 产教融合
“以前总觉得种地很难,今天跟着老师学,发现我也能做好!”工疗学员阿林在参加了庇护工场的艾草种植活动后如是说。
在农疗基地农技人员指导下,阿林和其他工疗学员分工协作,翻土、挖沟、插苗、培土……动作虽显生涩,却格外认真。
工疗学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劳动
番禺区展能庇护工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农疗基地不仅是工疗学员劳动实践场所,更是“身心疗愈课堂”,通过种植活动帮助工疗学员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种植的艾草,是庇护工场精心规划的“助残特色产品”核心原料。工场计划以艾草为基础,开发艾草香包、艾条、艾草精油等系列产品,并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推广销售。
“艾草种植成本低、附加值高,且市场需求稳定,非常适合作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该负责人表示,庇护工场将以此次艾草种植为起点,逐步扩大农疗基地规模,并探索“农疗+文创”“农疗+康养”等多元模式,引入专业导师培训学员加工技能,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让工疗学员不仅有活干,更让他们干出价值,干出希望,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与经济增收“双赢”。
构建多元体系,助推平稳就业
番禺区展能庇护工场是残疾人职业赋能的重要平台,致力于通过庇护性就业训练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庇护工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以“搭建桥梁、精准对供、长效支持”为核心路径,通过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平稳就业。
庇护工场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劳动部门、企业与社会资源,通过实地走访、需求调查、合作洽谈等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自媒体运营直播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赋能。
与企业签约共建农疗基地
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通过资源链接为工场提供加工机器、模具及原材料等艾制品加工生产流水线作业,以精准对接配备企业用工需求。工场还不断优化就业三维服务跟踪体系,精准靶向调查,在需求调查阶段深度剖析服务对象就业意向、家属支持意愿和企业用工标准;开展岗前职业技能评估,把握职业能力方向,定向赋能;建立就业人员和企业的服务档案,加强就业人员、家属、企业的走访工作,确保就业跟踪服务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记者手记:
从技能培训,到共建车间,再到工疗+农疗……番禺区展能庇护工场的每一步前行,都是番禺区扶残助残精神的生动映照。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坚实的庇护与有力的就业帮扶,持续为他们赋能,助力他们打破困境,向着美好生活大步迈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日播下的星火,必将为更多残疾人点亮梦想灯塔,让他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融入社会,共享美好生活,实现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袁辉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