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了,明天开市。假期中,A50期指和港股都有小幅上涨,料想明天A股可能会有个高开。但要警惕又是高开低走的老套路,都快麻了。
很多人都在问,最近人民币汇率升值怎么看?
我给大家看几个数据的对比。
下图是美元指数和离岸人民币的走势图,以前两者是同涨同跌的,也就是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就贬值。但最近美元指数大幅下跌,美元在贬值,而人民币并未相应升值。
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没有升值,意味着什么?人民币也在贬值。
下图是欧元兑人民币走势图,可以看出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相对欧元在大幅贬值。
可见,假期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其实还远远不够。这段时间,人民币的汇率仍是贬值的。
再看下图,这是离岸人民币汇率与上证50走势图的叠加。以前两者是负相关,汇率升值,上证50上涨;汇率贬值,上证50下跌。但是,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和上证50的相关性越来越低了,甚至会出现汇率贬值时,上证50上涨的情况。
所以,最近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对股市利好,这还真不能下定论,最多属于小利好。
目前全球宏观环境都极为复杂,最好是抱着看不懂的心态去做决策,千万不要想当然。谨慎点,总是没错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后的赢家。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首诗,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的古迹是王昭君在湖北的老家。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随着湍急的江流,群山万壑仿佛也一同奔赴荆门山,在这样的奇绝地势上,还可以看到王昭君生长的那座小村庄。这句诗写得大气磅礴,表明杜甫不是把王昭君当作弱女子,而是认为她是英雄豪杰,所以才用“群山万壑赴荆门”。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紫台就是皇宫,王昭君一出汉宫就是永别,再也没能回来。她死后葬在塞外草原,高大的坟冢被称为青冢,今天已是内蒙古的一个旅游景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汉元帝仅凭借画像来判断美丑,所以才迫使王昭君永远离别故土,只有魂魄在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是胡人的乐器,曲子也是胡人的旋律,王昭君只能借借琵琶将哀怨倾诉千年。
诗人这样写王昭君,一般都是自比王昭君,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当初王昭君被选入宫,由宫廷画师进行画像,然后呈现给汉元帝看,谁的画像好看,就可能有侍寝的机会。也就是说,她们能不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取决于宫廷画师。于是,很多人都会巴结宫廷画师。
但是,王昭君不愿意贿赂宫廷画师,这导致她进宫多年都没能受到皇帝的宠幸。
其实,现代人大多已不能理解,王昭君干嘛不放下自尊,跟大家一样去给宫廷画师好处呢?毕竟青春不等人,只要放下面子,就能轻松赢得美满人生。哪怕感觉不爽,等上位后,再回头惩罚这些画师不就行了?这就像有一个改变你命运的机会,只要你稍微放下尊严,赔上笑脸,送点金银就可以了,你觉得这样做划算吗?你愿意克服这点困难吗?
不过在古代,读书人把尊严和名节看得无比重要,不食嗟来之食,不求不义的富贵。最起码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如此,这是天然的道德标准。
比如科举考试被发明后,很多读书人就认为是奇耻大辱,因为它助长了人们“自媒自炫”的热情。读书人要么受朝廷礼聘去做官,要么受地方长者举荐去做官,哪好意思自己去找官做?后来到明代,科举考试进场时,要进行彻底的搜身检查,就更被认为是寡廉鲜耻,有辱斯文了。
刚开始为了求一官半职而接受这般屈辱的人,都是读书人中品德不高,名利欲极强的人。
所以,古代读书人有种精神分裂,一方面是为了科举才去读儒家经典的,另一方面儒家经典中又白纸黑字明确反对科举这种自媒的行为。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社会实践中,要违背教科书中的一些倡导,知与行必然割裂。
到现代社会后,就没有这样的道德压力了。人在职场为了升迁和业绩,一点面子算什么,只要不违背规章制度和法律底线,别的都可以放下。大多数人也都明白,职场上是社会角色的扮演,而等下班回家后,便可以摘下面具,重拾尊严了。这似乎并不冲突。
前几天,我在《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中写道:
我国古代的思想,有两种极端。
一种是彻底的入世,比如史书中记载的那些王侯将相的事迹,他们就是各种争夺资源,使劲摇尾巴,戴着面具生活,出卖灵魂。
一种是彻底的出世。比如求道问仙,江湖隐居,粗布麻衣。
这两种都可以,都能行得通。但最怕有些酸儒,把这两种都搞混了。
豆豆在《背叛》里说:“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阎真在《沧浪之水》里也说:“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无欲无求,倒也混出个境界来,别人也不敢把你小看。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混成个四不像啊!清不清,浊不浊,丢了好人的优点,又学了坏人的缺点。”
这两句讲得很贴切,很多人都是这样,进不能完全融入,退又退得不彻底,怎么都是个矛盾,既不能掐灭欲望,骨子里是精致利己,但又自己断了实现欲望的一切路径。
所以很难受,很拧巴。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