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卫战

手头有一份日军侵华地图,发现,穷凶极恶的日军几乎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他们的铁蹄甚至已然践踏到贵州省南部的荔波县和独山县,但他们西进的锋芒却始终停滞在黄河的潼关和长江的宜昌一线,无法再前进一步。

这是因为在这里有着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英勇奋战,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意志筑成了牢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1943年5月,在宜昌市西侧17公里的石牌村,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石牌保卫战”,打得穷凶极恶的日寇丢盔卸甲铩羽而退。

到宜昌,自然要去石牌!去那里,就为了凭吊抗日战场,就为了缅怀抗日英烈。

从宜昌市区的夷陵广场乘10—1路公交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石牌。

石牌属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村旁一块巨石,高三十余米,顶部宽十余米,底部宽略宽,厚约4米,有如一块巨大的令牌,故名石牌。石牌后不远的山顶,有一组风化石,远远望去,仿佛唐僧师徒四人跋涉此地,所以,人们又把石牌下的这段峡江叫做灯影峡。

石令牌

万里长江流经这里,突然向东南拐了一个大弯,叫明月湾,石牌便是明月湾南岸边的一个小山村。由于江面狭窄又是大转弯,往来的船只行驶到这里,都要减速缓行。所以,自古这里也就成为据控长江的一处天险。

1937年11月淞沪战役后,日军沿长江长驱直入,先后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1938年10月占领武汉,国民政府被迫搬迁到重庆。为阻止日军沿长江水道继续西侵,1939年春,中国守军就在宜昌的石牌村沿江一带修筑多座炮台,建立要塞,封锁长江航道。

1940年6月18日,枣宜会战失利,宜昌沦陷,石牌要塞成为防御日军西侵的第一道门户。日军欲从长江西进,必先攻取石牌;攻破石牌,重庆唾手可得。

石牌要塞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这才向日本发出正式宣战书。

1942年,美军先后攻克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日军陷入被动。为摆脱困境,便决定从中国战场抽出兵力,转用于太平洋战场,由此发起了对中国的新一轮攻势,企图攻占中国的大后方重庆。

1943年2月,日军相继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华容、石首、黄金口、荆江藕池口、松滋涴市等地,至此,长江以南、洞庭湖以北大片地区已无险可守,石牌要塞的正面和背后也均已暴露在日军面前,危在旦夕。

自占领上海后,日军沿着长江,先后攻陷了江阴、田家镇、富池口、湖口、马当五大炮台。每次作战,日军采用的战术,都是由陆军迁回至要塞背后,配合海军的正面攻击,最后占领整个要塞。此次进攻石牌要塞,日军也采取了相同的迂回伎俩。

1943年5月,日军集中7个师团约10万兵力,企图一举攻占石牌要塞,夺取入川门户。

中国守军为了拱卫西南大后方,在此布下了重重防线:海军在此设立炮台,10余尊大炮封锁整个江面;还在江面上投放了大量的漂雷,阻止日军舰船通过;第六战区调集16万兵力,以第18军为核心构筑沿江防线,其第11师师长胡琏率部死守石牌阵地。

当时,负责长江江防的第六战区前敌指挥部就设在石牌要塞上游的三斗坪镇(如今三峡大坝南侧),其距离石牌要塞仅只15公里水路(陆路只有9公里);石牌要塞下游4公里的平善坝,是防御阵地的最前哨,平善坝西距宜昌市不到十公里。

大战开始之前,为鼓励士气,胡琏带领营以上军官,在山巅设香案,率众人向天地盟誓:“贼来犯,决与通,立即以身殉职!”

胡琏还写下五封遗书,其中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

5月21日,日军集结10万兵力,兵分三路向石牌主阵地发起攻击。其第13师团猛攻渔阳关,第39师团强渡清江,第3师团直指石牌侧翼。

5月23日,在日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渔阳关失守。

5月28日,三千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第11师前沿阵地发起连续的冲击。很快,日军就占领了西距宜昌市点军区十公里的平善坝和天台观。随后,日军又集中兵力,向天台观附近的曹家畈发起猛攻;同时,日寇还企图从曹家畈西侧由长阳天柱山方向迂回进攻三斗坪镇。

此时,曹家畈成了保卫石牌要塞的关键阵地。日寇想进入石牌要塞,曹家畈是必经之地。但在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下,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在曹家畈北面5公里的高家岭,战斗也极为惨烈。中午时分,在狭窄的阵地上,有近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了,而是敌我双方扭打成一团,展开惨烈的肉搏战。由于场地狭小,大部队施展不开,只能以小股部队分批次发起冲锋和反冲锋。

据参加过此战的老人后来回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军人迎头扑上去,和敌人扭打在一起,用大刀砍,用刺刀戳……”山谷中,喊声震天,鲜血飞溅,不断有人倒下。那三个小时的肉搏,或许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所遭遇到的最大规模的白刃反击战,阵地上,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最终,中国军队还是守住了阵地,将日军赶出了山谷。

日军见久攻不下,便施放毒气,致使我军八斗方阵地一度失守。

但我军顽强反击,经过反复冲杀,八斗方阵地失而复得。日军为了夺回八斗方,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我军阵地。中国守军便以山岩为掩蔽,伏地躲避。等到敌机离开,日军刚进入射程,再突然起身向敌人猛烈开火。就在八斗方这一块弹丸之地,敌我双方在此反复冲杀,硝烟弥漫,日月失色。此战,中国士兵牺牲1500多人,击毙日寇近2000人。

5月31日黎明,日军第11军指挥官横山勇下达死命令:“日落前必须占领石牌”。为此,日军出动20余架飞机对石牌主峰发起猛烈轰炸。

就在敌我双方激烈厮杀之时,日军一股部队一度迂回进抵距三斗坪镇我军指挥部仅有三十公里的伏牛山。危急时刻,我军将士将一面国旗高高升起。

看到飘扬在山顶上的国旗,所有中国士兵顿时热血沸腾,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心要与阵地共存亡,绝不后退半步!

为配合陆军作战,中国空军的战机也攻击了宜昌东面的日军土门垭机场,致使日军飞机无法起飞。同时,中国空军还和日军飞机展开空战,击落敌机6架,极大地增援了我军石牌要塞阵地。

激战至午后,日军因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阵地上横尸上千余具。

当晚,横山勇接到战报:“伤亡逾万,补给断绝。”他望着峡江暮色,长叹:“此山非马当(要塞)可比。”午夜,日军悄然撤退。

石牌之战,日军伤亡达25718人,中国军队伤亡也超过万人。石牌之战的胜利,使日军攻占重庆的美梦彻底破灭。

《新华日报》在1943年7月9日的述评中说,“记者抵达石牌前线采集作战史迹后,深感使石牌要塞屹然不动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深沟高垒,又不是最新武器,乃是我江防部队英勇作战的战斗精神!也只有这一点,堪比斯大林格勒的英勇守军!”

如今的石牌抗战遗址上,当年的战壕已被荒草覆盖,但江风掠过峡谷时,仿佛仍能听见枪炮轰鸣声和震天的喊杀声。

正如参战者在回忆录中所写:“石牌者,非一地之名,乃吾民族不屈之脊骨也。”

石牌一战成名。石牌,应被我们永远铭记;浴血奋战的所有中国官兵,应被我们铭记。

对了,石牌不远,就是宜昌著名的旅游景区三峡人家,那里有巴王寨,有龙津溪,还有唐代茶圣陆羽品评的天下第四泉——蛤蟆泉,皆是可尽情游览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保卫战   日军   要塞   长江   阵地   中国   宜昌   守军   宜昌市   我军   斗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