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定调!供给侧改革 2.0 要来了?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最近有个观点在全网讨论得火热:禁止过度加班、落实法定双休,可能会成为我们穿越经济周期、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的关键一招。

而且种种信号都在暗示,这一天可能越来越近了。

为啥这么说?咱们先从 7 月 1 号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说起。这个会议的分量不用多说,基本上是给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定调子的。

会议里提到,要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不少人觉得这是供给侧改革 2.0 要来了。

回头看看 2015 年的供给侧改革 1.0,当时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被淘汰,经济慢慢缓过劲来。但现在的情况和 10 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那时候房地产市场火爆,大家手里有钱敢消费;外贸环境也没这么复杂,就算关掉一些落后产能,外贸也能顶上来;而且当时改革的主要是国企央企,执行力强。

可现在呢?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这些行业,你说是过剩产能吧,它们技术含量不低,算不上落后;你说不是吧,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内卷得厉害。

更麻烦的是,现在房地产低迷,消费乏力,外贸也挺难的。要是简单粗暴地去产能,就业怎么办?没了工作,大家手里没钱,就算产能降下来了,谁来买东西?最后可能白忙活一场。

不过大家也别担心,这些问题上面肯定早就想到了。所以这次供给侧改革 2.0,肯定会配上解决收入、就业和消费的办法。

看看最近的风向就知道了:网信部门维护了给员工高福利的胖东来,2025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总理座谈会上,只有坚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的某东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参加,还有全国总工会等七部门联合发文保障劳动者权益。

把这些信号和供给侧改革放在一起看,思路就清晰了 —— 落实劳动法,禁止过度加班,保障法定双休,可能就是破局的关键。

过去咱们企业内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人力成本上做文章。三个人的活让两个人加班干,两个人的活让一个人通宵干,结果就是干活的人累得没心思消费,没活干的人没钱消费。

企业之间也跟着卷,你加班 5 小时,我就大小周;你大小周,我就单休。人力成本越压越低,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消费力越来越弱,企业利润也越来越薄,这不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吗?

要是真能严格保障劳动者权益,禁止过度加班,落实双休,首先就业问题就能缓解。三个人的活让三个人干,大家有工作、有收入预期,自然就敢消费了。

可能有人会担心企业成本上升,其实只要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大家成本上升的幅度差不多,也就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

而且如果因为人力成本增加就竞争不过别人,那只能说明这家企业本来就是靠压榨员工获利,这样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反而是好事,正好能区分哪些是该留的产能,哪些是该退的产能。

还有人担心外贸的人口红利没了怎么办,其实咱们搞科技创新,就是为了不再只靠卖力气赚钱。

产业链有个微笑曲线,研发和营销赚大头,制造环节只能赚小头。就算咱们想继续靠人力优势赚这个小头,现在国际环境也不允许,很容易被当成倾销。

至于有人说制造业外迁后,没学历没技术的人怎么就业,其实服务业能吸纳不少人。等我们淘汰了过剩产能,在国际上抢占了高附加值产业链,国内富裕群体多了,自然会带动大量服务业岗位。

就像当年日本,产业外迁那么多,失业率也没飙升,因为失去工作的人都被新的岗位和就业形态吸纳了。

当然了,落实这些政策肯定不容易,执法成本、推进难度、反对声音、转型阵痛都可能存在。

但这确实是个机会,既能打破企业内卷,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围堵,也是我们践行初心的体现。

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幸福生活,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努力。

相信只要找准方向,一步步推进,总能走出经济困境,迎来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重磅   中央财经   信号   产能   企业   成本   小头   外贸   人力   落后   担心   员工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