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大豆发愁,中国已经和南美签下订单,购买数百万吨大豆

大豆熟了,美国农民却笑不出来——中国今年连一船都没买!特朗普急得上网发帖、豆农集体写信求订单,可中国早已转身下了上千万吨南美大单。

这不是“耍脾气”,而是“换赛道”:便宜、稳当、不惹事,谁不愿意?当美国还想拿大豆当筹码时,中国已经在全球布好粮食安全的棋盘。

特朗普急得像热锅上的豆农,为啥中国一船也没买?

2025年,美国大豆收获季来了,田野里黄灿灿,一派丰收景象。

可问题是,仓库没人进、码头没货出、订单空空如也。

特朗普急了,豆农更急。这可不是咱编的,是你资料里实打实写的:2025年美国农民的仓库存了1034万吨大豆。按照美国农民的传统,这时候应该是最开心的时候,结果今年是:笑不出来,只剩库存压顶。

谁是他们的最大客户?答案清清楚楚:中国。

可今年,中国一船都没订!

别说订单了,连句“我考虑一下”的场面话都没给。于是,特朗普坐不住了。

8月10日,特朗普直接在“真实社交”上高调发帖,喊话中国“将订单增加到4倍”,还承诺“快速服务”。听听这语气,比主播卖护肤品还急切。可惜,这边喊得快破音了,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

中国企业集体“冷处理”,采购负责人连招标流程都没启动。这就相当于:人家自家厨房已经开火做饭了,压根没准备到你这边点外卖。

为什么不买?很简单,两个字:不值。

你看,美国大豆完税到岸要4076元/吨,巴西的大豆只要3545元/吨。差531元。这可不是买一斤白菜,这是万吨级的大单,一万吨就是530万,几百万几千万的差距谁不算账?

再者,美国政客经常搞“粮食政治”。今天加税,明天限制技术,后天又出个“国家安全审查”。你说,你是采购负责人,你敢把全年的饭碗压在一个“情绪多变”的供货商手上吗?

所以,中国不是“抵制”,而是理性选择更稳定、更划算、更安全的供应链。

特朗普喊破嗓子也没用,因为中国买不买,早就不看他脸色了。

美国豆子积灰,中国下单南美,打得一手好算盘

美国那边喊着“快来买豆”,南美这边却是“快装船、快发货”,一派热火朝天。

中国企业今年的采购重心,全转向了南美。

来看数据:2025/26销售年度,中国从阿根廷和乌拉圭计划采购1000万吨大豆,已有243万吨下单,发货期从9月开始,一直到明年5月。

而且这只是“阿乌组合”。主力军还是巴西。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7465万吨大豆,占总进口量的71%,而美国只有2213万吨,占21.1%。

这局面怎么来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调整的结果。

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中国逐步“去美国化”,提高对南美的依赖度,同时推动国内种植面积提升。

为啥选择南美?

除了上面说的“价格便宜”,更重要的还有两个字:稳定。

南美国家不“抽风”。不像美国说封港就封港,说加税就加税。南美卖豆,讲的是市场规则。合作过程中也没啥政治附加条件,客户舒服,生意自然就好做。

更厉害的是,中国还把物流链打通了。南美发货节点与中国压榨厂运营节奏高度契合,实现“刚好到、刚好用”。以前还要担心运输慢,现在好了,连“豆油产出节奏”都算好了。

今年阿根廷和乌拉圭还真没让人失望。

阿根廷2025年产量达5090万吨,乌拉圭也达420万吨,这些数字不但大,而且稳。这对买家来说,简直像“菜市场每天货满架”,随买随有。

所以你看,这不是简单的“买便宜货”,而是“构建战略粮源体系”。

中国下南美大单,不仅是“这顿饭在哪吃”,更是“将来十年哪家餐厅最稳”。美国这边呢?豆子快烂在仓里,还要听总统讲段子。

很现实的对比,对吧?

豆子不是关键,谁掌握主动权,谁才真吃得稳

很多人可能以为:“中国不买美国豆,是不是要饿肚子?”

大错特错!中国的目标,从来就不只是买便宜豆,而是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三件事:

第一,全球布局,鸡蛋不放一个篮子

中国不只从南美买,还在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地布局大豆种植基地。不管你美国出不出货,我们自有替代方案。

中粮、大北农、隆平高科这些头部企业,早已在海外搞起“田—港—库—厂”一体化系统。既买得起,也运得出,还能储得住。

这就像你不是在“外卖平台”下单,而是自己包了个“中央厨房”。

第二,国内种植面积增加,食用豆实现一定自给

2025年,北大荒种了2000多万亩大豆,国产豆的产量逐年上涨。虽然比不上美豆的规模,但作为“底盘”,非常关键。

那美国这边呢?农民天天上网看中国有没有下单,特朗普天天喊话没人理。中国企业和媒体全是南美消息,美国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

连美国农业部长都开始发愁,说“我们需要修复与中国的信任”。可人家中国讲的是“互信互利”,你一边挑事一边伸手,这买卖谁还愿做?

如今中国不仅吃得起,还吃得稳。哪怕某地断供,我们也有B计划、C计划。

这才是大豆背后的真相——它不是普通的农产品,是国家战略安全的一部分。

你看,现在是中国挑着买,美国求着卖。全球粮食牌局上,中国已经从跟随者变成主导者。

中国还明确划分了两条线:“食用豆靠自家,油用豆全球买”,保障居民餐桌、控制成本风险。就像两只手,各司其职、稳稳撑起粮食安全。

不靠美国吓唬,也不靠美国救命

美国农业部长最近喊话:“我们要重建对中国的信任。”这话听起来熟悉吧?可问题是,中国早就不等了。

2025年8月以来,美国豆子没接到一份中国订单,堆积如山,农民天天盯着手机看有没有买家。

反观中国,已经签好了南美大单,自己田里也种着,海外仓库也满着,真正做到“谁都别想卡我们饭碗”。

参考资料

下月创纪录丰收,美国农民笑不出:中国一船都没订.观察者网.2025-08-22

“美国今年或错失数十亿美元中国大豆订单”.观察者网.2025-08-14

“收获季到了,美国大豆却又遭‘当头一棒’”.观察者网.2025-08-29

国际贸易新形势下中国农企在大豆贸易领域的破局之道.中国贸易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财经   大豆   南美   中国   订单   美国   乌拉圭   农民   豆子   阿根廷   观察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