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伊朗、中俄三方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中突发强震。伊朗一句“不谈”,特朗普立刻威胁动武,紧接着,中俄高官包机抵达德黑兰。全球能源、军事、外交格局一夜变天。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月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伊朗核设施铀浓缩能力已恢复至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前的80%。就在报告公布48小时后,白宫发布声明: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伊朗,如果继续提升核能力,美国将不惜一切手段摧毁其核设施。
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德黑兰强调,与美国的直接谈判“不存在”。伊朗坚持,只有在“平等、互惠、公正”基础上,才会考虑任何对话。美方要价高、诚意不足,伊朗已无耐心继续“无休止拉锯”。
社交媒体上#NoDealWithUS标签在伊朗本地热度飙升。民调机构Gallup 7月最新调查显示,87%的伊朗民众反对与美方直接对话。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被伊朗官方与舆论视为“新殖民主义”翻版。
白宫7月21日晚间正式对外放话:如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将对中国征收100%二级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明言:“任何与伊朗石油交易的国家都将面临美国最严厉制裁。”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直言,伊朗的核设施“肯定已被摧毁”,如果有必要,将再次发动攻击。美国全球鹰无人机、B-52H战略轰炸机在波斯湾上空频繁现身。五角大楼同时向以色列、沙特、阿联酋三国发出高级别军事协调指令。
美国国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Q2,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兵力部署已增加12%,并特别加强了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巡逻与防空体系。
伊朗四大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均未对当前美伊危局表态。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分析认为,这些盟友在过去一年因力挺伊朗而遭沉重打击,选择战略沉默以保存实力。
就在美国强势威胁之际,中俄高官包机直飞德黑兰,伊朗外交部官宣:7月22日三国在德黑兰举行核问题高级别会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声明:中方将坚定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俄方反对任何单边军事威胁,呼吁恢复伊核协议多边框架。
会谈尚未开始,路透社、CNN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德黑兰国际机场周边安保升级。中俄代表团均未携带任何军工装备,但有传言称,会议将讨论防空系统、网络战、电磁干扰等防御技术合作。中国近年在中东推行“一带一路”能源走廊计划,伊朗是关键节点,利益交织日益复杂。
德黑兰街头,市民聚集关注会谈动向。伊朗官方媒体《德黑兰时报》头版大字标题:“三国会议,守护和平。”西方分析机构——如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则担忧三方会谈为伊朗“背书”,冲击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2015年,伊核协议(JCPOA)签署,中俄英法德美六国共同担保。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伊朗逐步恢复核活动。2025年伊朗核技术再度突破,西方担忧“核门槛”降至历史最低。
过去一年,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多次无人机空袭与网络战。伊朗提前向美军通报空袭计划,令其盟友感到“表面作战”失望。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损失惨重,选择战略性沉默。伊朗则借机调整外交,在中俄之间寻求新安全支点。
中国与俄罗斯同为伊核协议缔约国,2025年加大对伊朗外交支持。7月初,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访华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中国外长王毅重申“四大支持”:国家主权、反对霸凌、政治谈判、睦邻外交。中伊战略合作协议细节虽未公开,但中国石油、基建、数字经济企业已深度参与伊朗市场。
伊朗是全球第四大原油储备国。2025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指出,伊朗原油日出口量已恢复至310万桶,接近制裁前水平。美方新一轮施压,叠加霍尔木兹海峡局势紧张,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周内上涨19.7%,创近三年新高。
华尔街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紧急调高中东风险溢价。亚洲能源进口大国——中国、印度、韩国——均已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应急预案。全球石油运输保险费率飙升,波斯湾至中国东南沿海航线运费上涨13%。
与此同时,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7.58,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也出现大幅波动,部分投资者将中东局势视为下一轮“黑天鹅”风险。
三国会谈能否缓解局势,各方反应扑朔迷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质疑中俄“撑腰”伊朗,担心武器技术转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回归谈判桌”。
伊朗国内则普遍期待中俄能助力提升防御能力。伊朗媒体透露,会谈内容除核协议外,还包括区域安全、经济援助、网络防御等多维议题。中国学者指出,中伊关系已进入“深度绑定”时代,未来或将拓展至数字货币、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新领域。
俄罗斯方面,高调展示与伊朗的“全面战略协作”。俄媒《消息报》评论,俄伊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有多层次合作,伊朗是俄罗斯连接中东与欧亚经济带的重要桥梁。
以色列对伊朗核能力的警惕持续升级。7月下旬,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警告:“以色列有权采取一切手段保护自身安全。”与此同时,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低调加强对美军事合作,避免被卷入美伊对抗前线。
欧盟则陷入艰难抉择。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表示,欧盟支持多边解决方案,但不会接受“单边军事行动”。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试图充当调停人,推动恢复伊核协议谈判。
美国国内,2025年总统选举临近,舆论分裂。民调显示,47%的美国选民支持对伊朗“展示强硬”,而45%反对军事行动。特朗普团队内部,部分官员主张继续“极限施压”,另一些则担心拉高全球能源成本、影响选情。
参考资料:外媒披露:中俄伊举行三方会晤
2025-07-23 10:25·海峡网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