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咖啡馆火了三年,为何现在大批关门?第一批人哭诉:后悔了!

还记得几年前那股“返乡开咖啡馆”的热潮吗?当时,许多年轻人信心满满地回到家乡,幻想着一边经营咖啡馆,一边享受乡村的“诗与远方”。

但风口过去后,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最近,“第一批村咖主理人后悔了”的话题冲上热搜,背后藏着一大批村咖接连倒闭的心酸故事。

村咖这门“生意”,真没那么容易做。

村咖为什么突然不香了?

然而,火热的表象背后,村咖早就埋下了许多隐患。

一大批跟风开店的主理人,如今已经关门大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主要靠城市人消费,客流不稳定
村咖的消费群体,几乎完全依赖城市客人。

乡村本地人对一杯三五十元的咖啡兴趣不大,毕竟稻田、山坡这些风景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问题在于,城市人会经常去乡下喝咖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绝大多数打工人工作日都忙得像陀螺,真正有时间的只有周末和节假日。

所以,许多村咖平日门可罗雀,只有周末才能短暂迎来一波客流。

这种“潮汐式”经营模式,注定让大多数村咖难以为继。

更关键的是,很多村咖是孤立存在的,周边没有配套的旅游项目。

消费者可能会出于好奇来打卡一次,但很难找到再次前来的理由。

复购率低,直接导致了客流难以稳定。

2,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别以为乡村开店成本低。虽然房租便宜,但改造废弃老宅、铺设水电网络、处理垃圾排污的费用相当高,甚至比城市里的商铺装修还贵。

此外,乡村物流体系不完善,咖啡豆、牛奶这些原材料都得从城市批量采购,运输成本非常高。

而且,有些村子交通不便,停车难,甚至连网络信号都不好,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劝退消费者。

3. 单点难成气候,需要“借势”发展
村咖想要活下去,不能只靠自己孤军奋战,而是要融入一个成熟的乡村旅游生态圈。

比如,选址在已经有稳定客流的地方,周边有露营地、徒步线路、民宿集群等配套设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村咖在这种地方,能成为游客休憩的“增值服务点”,而不是单纯靠卖一杯咖啡来“拉客”。

相反,如果在一片荒无人烟的乡村,试图靠一间咖啡馆带动整个片区的旅游发展,这对普通创业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道路修建、停车场建设、营销推广,每一项都烧钱烧到让人头秃。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村咖主理人,最后只能选择关门撤退。

村咖的未来:诗意之外是现实

村咖的倒闭潮,给所有向往“诗与远方”的创业者敲响了警钟。

开一家乡村咖啡馆,光有情怀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搞清楚商业逻辑。

选择有基础设施、有稳定客流的地方,融入乡村旅游的大生态圈,才是村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消费者来说,村咖提供了短暂的“逃离”体验;但对于经营者来说,如何把生意做长久、把账本算清楚,是更现实的问题。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

村咖,不是每个人的“乌托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咖啡馆   关门   乡村   后悔   客流   城市   消费者   现实   稳定   咖啡   地方   单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