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骂名给中国送技术,年薪超4亿的她,为何敢和美国对着干

文 | 银杏叶

编辑 | 银杏叶

要说这几年美国科技圈最能掀起风浪的女性,苏姿丰无疑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

一个出生在中国台湾省的女人,坐在全球第二大芯片公司的顶楼,在美国硅谷拿着比男人都高的薪水,却在中美芯片打的最火热的时候,依然为中国量身定制芯片。

她到底图什么?顶着这么大的骂名给中国送技术?又哪来的底气,敢这么和美国“对着干”?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浪财经】【界面新闻】【36氪】【澎湃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从中国台湾省到美国硅谷

在硅谷这个科技圈“男人帮”里,女性高管本来就凤毛麟角,更别说在芯片这种超级硬核的行业做到CEO了,那简直是稀有物种中的稀有物种。

苏姿丰的童年并没有什么天才光环,3岁时就跟着家人从中国台湾省移民到了美国。

小时候别的女孩可能玩洋娃娃,她却最喜欢拆玩具、拼电路板。难得的是她爸爸不但没阻止,反而给她买了焊枪和电路板,由着她折腾。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轻的苏姿丰同时收到两个世界的邀请:一个是艺术殿堂的钢琴梦,一个是麻省理工的学术挑战。

她选择了后者,成为电机工程专业罕有的女生之一。

在学校里,她学习特别拼,搞研究的时候经常两天两夜不睡觉,就泡在实验室里研究技术。

工作后有一次开会,男同事直接打断她:“女人懂什么芯片设计?”

她不言不语,只用三天三夜就交出完美的芯片报告,用实力让所有偏见者闭嘴。

后来在IBM、飞思卡尔工作时,苏姿丰也总被分配到最棘手的项目,但每次都能凭借技术实力让所有人被她的能力折服。

2014年的AMD,连续6年亏损,市值蒸发超90%,股价跌到3美元,现金储备仅够支撑半年,竞争对手不断带来压力,不少员工争相离职,连供应商都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合作。

就在这时,苏姿丰空降了 CEO职位,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先是砍掉5条不赚钱的产品线,把省下的钱全都投入芯片研发;接着全球裁员3000人,同时给核心研发团队涨薪30%;最后全力押注新技术研发。

这一系列操作让AMD在PC芯片市场抢回5%的份额,公司也终于扭亏为盈。苏姿丰用实力让那些质疑“女人搞不了芯片”的人彻底闭嘴。

十年时间,她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AMD股价暴涨50倍,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她个人也以13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榜单,还成为了《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这个时候,这位来自美国硅谷顶楼的“掌权者”,却做了一件“引火上身”的事。

押注中国,冒险送技术

2016年,苏姿丰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把AMD刚研发成功的Zen架构,授权给了有中资背景的海光信息。

要知道Zen架构可不是普通技术,这是AMD花了整整五年时间,砸进去20亿美元才搞出来的“杀手锏”。这个架构厉害到能让CPU性能直接提升52%,正是靠着它,AMD才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

消息一传出来,AMD董事会直接炸锅了。有人当场拍桌子骂她“吃里扒外”,美国媒体更是给她扣上“叛徒”的帽子,甚至有国会议员写信要求商务部立案调查。

苏姿丰可不是被动接招的人。AMD当时现金流吃紧,她清醒地意识到:只靠欧美市场绝对撑不起下一代研发。而中国,既有巨大的芯片采购需求,又有成熟的产业配套。

于是她没在媒体上浪费口水,反而率律师团队亲赴华盛顿,花了三个月时间,逐个拜会相关部门进行解释。

一条条解释:“授权不是卖技术,核心专利还在AMD手里,中国企业生产的芯片,只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不会影响欧美竞争。”

另一方面,她积极推动与通富微电成立合资公司,主动拿出AMD苏州封测基地85%的股权进行合作,成功变现3.71亿美元。

这笔钱刚好用于启动7纳米制程研发,而中方也因此获得封测技术——一场漂亮的双赢合作。

其实苏姿丰早就看清楚了:中国要产能有产能,要市场有市场——全球最多的PC手机在这儿生产,最多的芯片也在这儿消化。任何一家公司打打算盘,都不可能忽略这个地方。

当AMD最拮据的时候,天津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向他们抛出橄榄枝,愿意投资测试新技术。

那时候几乎没人看得上这家“垂死挣扎”的公司,唯一愿意赌一把的,只有来自中国的投资人。

虽然合作规模不算大,但却让苏姿丰彻底明白了:这个市场绝不是摆设,它是能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

谁啃下这块骨头,谁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但这个金汤匙,可不是那么好握住的。

铁娘子“曲线救国”,中国市场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2018年风云突变,美国突然收紧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半导体一下子成了被“卡脖子”的核心战场。

不少企业被迫切断对华供应,甚至连一些华裔工程师都因打算回国参与项目而遭到审查。

那时候,任何一家美国公司只要跟中国沾上关系,都过得很艰难。

苏姿丰却丝毫不乱。她没有对外发声,而是在当晚就召集核心团队密会,把破局的方法悄悄写进了芯片的设计中。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要求,团队对芯片的性能和规格做了调整。大家连夜修改方案,硬是把原本基于7纳米工艺的MI300,“降级”改造成了符合出口限制的14纳米特供版。

这样一改,所有参数都压在了美国商务部划定的“红线”以下,在合规审查中稳稳过关。

另一方面,资金和交易路径也经过巧妙设计——主要通过香港等地的子公司运作,账目干干净净、税务严丝合缝。

就算有议员想找茬,也很难在法律上定她的罪。

苏姿丰是铁了心要和中国合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说靠着Zen架构,AMD暂时摆脱了破产危机,但当时公司兜里还是没多少余粮,资金链一直绷得紧紧的,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

中国企业当时支付的两亿九千三百万美元授权费,相当于公司当年研发预算的百分之十五,这笔钱不只是续了命,更为后续开发服务器芯片铺了路。

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办厂,AMD既在中国站住了脚、扩大了市场。

中方也拿到了关键技术,真正实现了双赢。后来拿到授权的中企还真争气——自主研发的芯片甚至用进了国家超算中心,打破了国外多年的垄断。

2023年10月,苏姿丰在广州举行的一场重要技术峰会上,发表了掷地有声的宣言:“AMD将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自立自强!”

翻开AMD的财报就能发现,2023年中国市场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比美国本土还高出几个点。

国内各个科技企业都成为了大型客户,每年为AMD贡献了巨额订单。

苏姿丰这种打法,显然动了美国同行的蛋糕——眼睁睁看着自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一步步蚕食。

所以当黄仁勋高调宣布和比亚迪联手研发自动驾驶芯片时,苏姿丰也没闲着,她亲自跑到阿里云峰会现场,秀出搭载MI350芯片的通义千问大模型。

并且更加有意思的是,苏姿丰展现出的这款芯片,测试数据显示其效率比同类产品高三成。

在今年的8月15号,苏姿丰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接表示:“别拿我们跟英伟达比”。

即便面对美国政府的频频施压,苏姿丰依然敢坚持自己的路线。她明白,芯片行业未来的话语权,不在西方,而在东方。

结语

苏姿丰从来不是什么“美国叛徒”,也不是无脑迎合中国。她只不过是个头脑清醒的生意人。

哪怕被人指责,她仍坚持对华技术合作,不是因为“亲中”,而是她判断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值得投入。

她之所以不惧美国国内压力,是因为她清楚:技术较量的本质是生态之争,而中国,是AMD绝不能丢的阵地。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芯片竞争中,苏姿丰还将带领AMD在中国不断落子、坚定走合作共赢的道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新浪财经】【界面新闻】【36氪】【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科技   骂名   美国   年薪   中国   技术   芯片   硅谷   台湾省   中国市场   公司   美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