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压根没吃过一顿热饭

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一共有559位帝王,但活不到40岁的皇帝就占了50%,这些帝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遭人杀害而死。

然而,在这么多被杀害的帝王当中,真正被毒杀而死的仅有20多位。

可见,敢杀皇帝的人不少,比如刺杀秦王的荆轲,比如连杀三个皇帝的北魏权臣宇文护,但成功毒杀皇帝的人还真的不多。

按理来说,古代对毒药并没有过多的管制,下毒杀皇帝的难度竟然比直接杀死皇帝的难度还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此,末代皇帝溥仪表示,别说被下毒了,等饭端到面前,没有一道菜是热的。

死亡率如此高的皇帝一职,为什么偏偏被毒死的概率这么低呢?皇帝吃饭的步骤究竟多么复杂,才会导致连金尊玉贵的皇帝都要吃冷饭呢?

1. 被迫吃冷饭的皇帝

俗话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在很多人看来,皇帝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手握天下最好的资源,御膳当然也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吃不到的珍馐佳肴。

但其实,皇帝的御膳,恰恰是管理最为严苛、程序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这一点尤其在明清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封建帝王的皇权最巅峰,整个大清朝上下都是皇帝的奴才。

也因此,无论是天子近臣还是后宫妃嫔,只要站到皇帝面前,都得跪下自称一声“奴才”,哪怕尊贵如皇后,也得乖乖自称“奴才”。

可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之下,即使贵为天下之主,皇帝也无法真正随心所欲。

正因为是掌握着国家大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安危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在古代,因为先帝已死,新帝未立而引发的篡权夺位的谋逆事件可不少。

对于试图谋夺皇位的人来说,刺杀皇帝无疑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若是起兵谋反,不仅要师出有名,还要集结大量兵力。

按照正常思路来说,皇宫里各种各样的宫女、太监、妃子、侍卫,来往人员众多,要混入其中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等级森严的皇宫里顺利接触到皇帝。

相比之下,利用皇帝的饮食来毒杀皇帝就显得格外简单了。

但是,毒杀皇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像影视剧里就经常提到,皇帝吃饭的时候,一道菜吃了超过三口就必须撤下去了,这是因为害怕被人知道皇帝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在一道菜里下毒。

不过,这个事情并没有足够的史实能够证明,光是从乾隆皇帝的饮食记录中就可以看出来,他非常喜欢吃燕窝,基本上顿顿都要吃,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一道菜不能吃三口以上”的规矩了。

但是,明清时期在皇帝的饮食上的谨慎和小心的确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到了他这一代,虽然国库不如从前充足了,可在饮食上面,却一点都不带马虎的。

一般来说,皇帝要用膳,只需要吩咐一声“传膳”,底下的人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可溥仪却表示,他吃的饭菜的做法恐怕还不如用膳的流程复杂呢。

首先是皇帝贴身的太监向在殿前伺候的太监传达皇上要用膳的需求,然后再由殿前的太监向养心殿外的太监传达,一步步传下去,差不多要经过十次左右的传话,皇帝要用膳的事情才能被传到御膳房。

这还没完,接下来就会有几十个御膳房的太监抬着桌子和餐盒来到养心殿,他们还不能进养心殿,只能由守在养心殿门口的太监把他们带来的东西送到东暖阁。

好不容易饭菜都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却不能立刻动筷,要由尝膳太监来一个个试毒和尝膳。

等到一套套流程走完了,面前的菜也凉的差不多了,但是就算这样,皇帝还是不能开始吃,因为御膳房送来的饭菜都不是给皇帝吃的,而是给皇帝大排场的。

皇帝真正能吃的,是由太后或者太妃宫里的小厨房做好的膳食,尽管这些饭菜大多都是专人制作和专人配送的,但是仍然需要经过尝膳的程序,所以,等皇帝真的吃到嘴里,也不可能还热乎着了。

不过,这种复杂的程序之下,但凡有人胆敢在御膳中下毒,估计毒还没进皇帝嘴里就被发现了,因为尝膳太监一旦发现任何不对劲,皇帝这顿饭就吃不好了,不查到凶手那是不可能罢休的。

2. 死于成功的毒杀的皇帝

虽然清朝这么复杂的用膳流程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历朝历代中,皇帝的膳食肯定也是一般人接触不到的,要下毒更是难上加难。

毒杀皇帝的成功率尽管很低,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尤其是在权臣当政的时期,毒杀皇帝以求权位的例子不算少。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汉平帝刘珩就是被权臣王莽给毒杀的。

光说刘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作为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死因一直扑朔迷离,王莽篡位的故事更是让他的存在更显得黯淡无光。

刘珩的父亲刘兴是中山王,按理来说刘珩原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是在刘珩之前的汉成帝刘骜因为宠爱飞燕合德姐妹,没有留下子嗣,以刘骜的侄子的身份继位的汉哀帝刘欣也仅在位六年就驾崩了,王莽为了方便自己玩弄权术、把持朝政,便决定找一个年幼的傀儡皇帝来继承皇位,挑来选去便找到了刘珩。

登上皇位时,刘珩才9岁,因为父亲刘兴早早去世,刘珩的母亲又被王莽以防止外戚专权为由不能与刘珩相见。

随着刘珩一天天长大,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似乎全然被王莽控制着,连自己的皇后都是王莽的女儿,想到被隔绝在长安之外的母亲卫氏,刘珩对王莽的不满日益增加。

这一切王莽都看在眼里,虽然他手握大权,但保不准小皇帝会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想办法从他手里夺权,毕竟王莽名不正言不顺,万一让朝廷上的拥护正统皇权的大臣跟小皇帝联合起来了,王莽也就危险了。

于是,王莽便动了换皇帝的念头,对于他来说,换皇帝就像换衣服一样,听话的就留着,不听话的就杀掉。

尽管正史中将汉平帝的死因归结为郁结于心,但野史普遍认为是王莽为了紧握大权而下手毒杀皇帝而找的借口。

除了刘珩之外,历史上被毒杀的皇帝还有北魏孝明帝、清朝光绪帝。

北魏孝明帝元诩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了,他登基时尚且年幼,朝政由他的母亲胡太后把持着,胡太后重用外戚,还耽于享乐,身边常常跟着几个男宠,吃穿用度更是奢华至极。

元诩掌权后,决心大刀阔斧整顿朝纲,对胡太后的亲信毫不留情,为了彻底解决胡太后及其外戚的势力,元诩试图通过政变夺权,却被亲生母亲胡太后残忍毒杀。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时因戊戌变法触犯了慈禧太后及其势力的利益,被慈禧太后囚禁后被慈禧太后毒杀身亡,死因是砒霜中毒。

上面提到的这几位皇帝基本上都是因为权力纷争而死的,但还有更多的中毒而死的皇帝,是因为服用丹药导致的。

3. 沉迷丹药的皇帝

估计没几个人敢相信,哪怕英明如唐太宗,也会在晚年的时候犯糊涂。

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帮助父亲李渊建功立业,建立起大唐王朝,后来又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在位期间一举平定突厥,成为“天可汗”。

可到了晚年,李世民也陷入了和秦始皇嬴政相同的恐惧中,作为千古一帝,总觉得一辈子太短,想做的事情没做完,壮年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年纪大了做什么都力不从心。

不愿服老的李世民盯上了久未平定的高句丽,他决定御驾亲征,亲自征讨高句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未完的霸业,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被时间打倒,还能继续守着大唐的江山。

高句丽之战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胜利了,但李世民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凯旋后,李世民甚至无法自己行走,只能依靠步辇代步。

从前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日子一幕幕在李世民眼前回放,他不甘心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便试图寻找一些其他的办法来继续维持生命。

他找来了不少道士,让他们给自己提供可以恢复健康的仙丹,道士们深知所谓仙丹其实作用不大,过度使用还会有损龙体,只敢给李世民吃一些养身体的丹药。

但是急于看到效果的李世民却十分不满,他偶然认识了一个印度的方士,拿到了一种长生不老药,结果,这药反而让他的病症愈发严重,最后不治身亡。

除了李世民以外,东晋的司马丕、明朝的嘉靖帝朱厚熜都是因痴迷丹药而死。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上真正被毒杀的皇帝实在不多,要么是死在亲近的人手里,要么就是吃丹药而死,归根结底,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想穿越的朋友们要是打算穿越成皇帝,还是三思而后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王莽   皇帝   外戚   权臣   北魏   皇位   太后   太监   帝王   饭菜   古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