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困难星人必看!各种通便方法大比拼,第一名超惊喜

本文2007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人坐在马桶上快半小时,结果出来时人麻了、腿麻了、但马桶还是干净如初?如果你点进了这篇文章,可能你也正被便秘困扰着。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亿人患有功能性便秘,其中中老年人、女性和久坐人群尤为常见。这种“上不来,下不去”的感觉,不仅影响心情,还可能引发痔疮、肠炎,甚至增加肠癌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通便方法大盘点,看看哪种才是真正适合你、又安全有效的方法。最后一招,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

为什么你总是拉不出?

在对策之前,先搞清楚敌人是谁。便秘主要分为三类:

排便困难型:蹲半小时也拉不出来,感觉像“堵了枪口”。

排便频率少型:一周不到三次,每次都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粪便干硬型:拉得出来,但像“挤牙膏”,还容易出血。

这些症状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打包销售。而导致便秘的原因也不复杂——吃得少、动得少、喝得少、焦虑多

方法一:喝水通便——别再“瞎喝水”了!

你可能听过最多的建议就是:“多喝热水。”但光喝水,喝不对等于白喝

肠道需要水分来软化粪便,但如果你早上不喝水、饭前不喝水、运动流汗又不补水,那水只会被身体优先用作其他生理活动,根本轮不到肠道。

正确喝水方式是晨起空腹喝300ml温水,唤醒肠道蠕动。三餐前30分钟各喝一杯水,给肠道“预热”。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那说明身体已经缺水。

喝水虽然简单,但不是万能钥匙,尤其是对老年人或缺乏运动的人群,只靠喝水,效果有限。

方法二:靠水果、蔬菜、粗粮——纤维摄入才是关键

有人说:“我天天吃苹果,还便秘?”那我们得问一句:你真的吃够了吗?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扫地机器人”,它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国家卫健委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每天摄入不足15克。

高纤维食物推荐

粗粮:燕麦、糙米、玉米

豆类:红豆、黑豆、鹰嘴豆

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

水果:香蕉、猕猴桃、火龙果(首推!)

特别提醒,香蕉必须熟透才能通便,未熟的反而会加重便秘。

方法三:靠跑步走路——这是肠道的“马达”

运动是肠道的天然按摩器。

研究发现,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跳操),能显著改善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

尤其是腹部核心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也能增强腹压,促进排便。

但要注意,剧烈运动或空腹运动反而容易引起肠痉挛,特别是晨跑后立马吃早餐,可能会让你“拉得更猛”,但不适合所有人。

方法四:靠益生菌——效果因人而异,但值得一试

近年来,益生菌成了肠道健康的“顶流”。它们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通透性,刺激蠕动。

但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通便,常见的通便菌株包括: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

临床研究显示,连续服用含通便菌株的益生菌2~4周,对轻中度便秘人群有效。但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要长期坚持

如果你尝试益生菌后无明显改善,也别灰心,可能你需要的是下一种方法。

方法五:靠开塞露、泻药——应急可用,长期慎行

当你已经三天没拉、腹胀到想哭,开塞露或乳果糖、番泻叶等通便药,是快速见效的“救命稻草”。

它们的机制包括: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腔水分;润滑粪便排出。

但这些药物不能长期使用

长期依赖会让肠道“变懒”,形成药物依赖,甚至导致肠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番泻叶,虽是中药,但属于刺激性泻药,滥用风险极高

方法六:肛门按摩+排便姿势优化——冷门但高效

1. 肛门按摩法

每天早晚用手顺时针按摩腹部3~5分钟,可刺激肠道蠕动。配合提肛运动(憋气收肛5秒,放松5秒,重复10次),可强化盆底肌,有助于排便。

2. 排便姿势优化

马桶虽方便,但坐姿不利于直肠打开。如果可能,在脚下垫只小板凳,让膝盖高于臀部,模拟“蹲厕”姿势,能减小直肠角度,更容易排便

这两招虽然朴素,但许多长期便秘患者尝试后都表示,“竟然真的有效”!

最惊喜的方法:心理调节

你没看错,便秘跟大脑关系很大。长期焦虑、压抑、快节奏生活,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抑制肠道蠕动。而放松心情、规律作息、固定排便时间,反而能重新建立“肠脑轴”的健康联系。

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定时如厕10分钟,哪怕拉不出,也别带手机进去。给大脑一个信号:现在是排便时间,久而久之肠道会形成“生物钟”。

写在最后

便秘不是小事,长期便秘不仅让人痛苦,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肠道息肉甚至肠癌。

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但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通便组合拳,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让马桶不再“空欢喜一场”。

记住,通便不是靠猛药,而是靠生活方式的长期养成。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2021年版)》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诊治共识意见(2020年)》
[3] 北京协和医院肠道健康科普文章《你便秘了吗?》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养生   惊喜   困难   方法   肠道   粪便   马桶   杆菌   纤维   菌株   泻药   直肠   肠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