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掌控者,慈禧太后在光绪帝去世后的第二天早晨,还在处理光绪的身后事。
但是到了下午慈禧就离世了,她的离去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慈禧
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中,距离现代最近的清朝,一直以其屈辱的近代史,吸引着后世关注的目光。
而作为清朝晚期实际的幕后掌权者慈禧太后,更是人们所讨论的焦点,可以说,她的一举一动直接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不谙世事的弱女子,到皇帝的宠妃,历经多番宫廷争斗,最后问鼎至高权力,她的一生可谓是声名赫赫。
但是却也因为只顾自己享乐,极度守旧导致国家一步步走向衰弱,而其在光绪皇帝去世后的第二天也跟着离世,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慈禧出生清朝贵族叶赫那拉氏,十八岁就通过八旗选秀进入宫中。
而作为咸丰皇帝的嫔妃,慈禧为其诞下了唯一的儿子,之后便母凭子贵逐步得宠,被封为了贵妃。
而在咸丰帝去世后不久,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就顺理成章登上了皇位,而慈禧也正式开始了她长达四十七年的掌权生涯。
同治画像
由于同治帝年仅19岁就不幸去世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独揽大权的慈禧就皇位选定了奕譞的儿子载湉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光绪的父亲奕譞是咸丰帝的弟弟,母亲又是自己的妹妹,加上小时候的光绪聪明伶俐,所以慈禧对于他可谓是十分疼爱。
然而,随着光绪的长大,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一步步发生着改变。
长大后的光绪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将慈禧手中的权力拿回来,按自己的设想去治理这个国家。
对于已经尝到权力巅峰滋味的慈禧来说,这无疑是触犯了她的大忌。
两人的关系也因为皇权的归属问题而直线下降,也为光绪后来被慈禧架空权力,最终在一片迷雾中去世埋下了伏笔。
慈禧
彼时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西方国家在历经工业革命后发展十分迅猛,并在海外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而富庶的清王朝自然就成为了他们垂涎三尺的目标。
外部有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内部有慈禧牢牢把控政权。
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也为了拯救衰败的大清,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与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展开了较量。
光绪采纳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建议,发布政令,推出了声势浩大的百日维新运动,但是遭到了守旧派的顽强抵抗。
他们认为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变,于是不断阻挠光绪的变法。
最终,随着慈禧的暗中策划与阻挠,百日维新彻底失败,光绪也被慈禧软禁在了瀛台,成为了笼中之鸟,人身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面对着自己的失败,光绪深知自己已经再难和慈禧抗衡,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下,光绪开始郁郁寡欢,身体状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1908年11月14日,原本虚弱的光绪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突然出现上吐下泻、腹痛难忍的症状,太医们却都束手无策,最终驾崩了。
光绪画像
而随着光绪的驾崩,带来的则是无尽的谜团。
人们都对光绪的死存有很大的疑问,而多年之后,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更是为光绪死于非命增添了几分神秘。
原来经过检测,光绪的死因确定是因为砒霜中毒。
而在当时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慈禧太后作为与光绪矛盾最深、权力欲望最强的人,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然而,慈禧之后的表现,却又成为了继光绪突然暴毙之后,另一个无法破解的谜团。
就在光绪去世的第二日凌晨,紫禁城还沉浸在一片黑暗与寂静之中,慈禧太后的寝宫却早已灯火通明。
彼时的慈禧依旧和往常一样,讲究自己的排场。
在用过早膳后,慈禧就开始投入到光绪葬礼的筹备工作之中,在她的命令之下,光绪的身后事有条不紊的展开中。
对于慈禧来说,处理光绪的后事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确定皇位的继任者。
这关系到她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格局,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在百年之后的名声。
于是,她紧急召集了朝中的重要大臣。
有的主张立年长的皇室宗亲,有的则认为应该立年幼的皇子,各方势力都趁此机会推荐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人选。
最终,慈禧力排众议,选定了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而所以会将皇帝的宝座交到溥仪的手上。
一方面是因为溥仪与皇室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符合皇位继承原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年幼,方便自己能够继续掌控朝政。
溥仪
在确认了继承人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慈禧也推向了生命的终点。
中午,在慈禧用膳的过程中,她突感身体不适,经过太医的诊治,发现慈禧此时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当天下午,慈禧就离世了。
慈禧的死无疑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她死后不久,清王朝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综合来看,慈禧的一生波澜壮阔,从后宫一路杀出,统治国家47年,成为晚清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但是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却又做了许多丧权辱国的决定,给中国带来的无尽的灾难。
而她和光绪的接连死亡,又为其传奇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参考文献:
叶赫那拉・根正,郝 晓辉.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M].金城出版社,2005.
Henri,Borel,沈弘.慈禧太后葬礼目击记[J].中州今古,2004(Z1):3.
关于光绪帝死因的思考与献疑.王开玺.晋阳学刊.2009-11-25.期刊
慈禧的终局之棋:立嗣溥仪.贾英华.溥仪研究.2014年第4期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