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了,但华尔街却打了个寒颤。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了年内第三次降息,下调25个基点。
这本该是市场狂欢的理由,但仅仅半小时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番话,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全球投资者的热情。他直白地告诉大家:12月想继续降息?“远未板上钉钉”。
这是一次典型的“鹰派降息”,美联储一边给你发糖(降息),一边又收走了你对未来的指望。这场美联储与市场预期的“拔河赛”,瞬间逆转了风向。

这次会议,市场真正关心的不是降息本身,而是鲍威尔的“态度”,显然他的态度很强硬。
鲍威尔明确表示,这次降息和9月份一样,只是一种“风险管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意外的“预防针”,绝不代表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始。

有分析认为他这是在“敲打”过度乐观的市场,过去几个月,华尔街几乎把“降息到底”当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但鲍威尔想说的是:我们只是把刹车(紧缩)松一松,切换到“空挡”(中性),你们别指望我们猛踩油门(大放水)。

更重要的是,他还宣布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消息:12月1日将正式结束“缩表”(即停止卖出资产)。这本是一个宽松信号,但在“鹰派”讲话的衬托下,几乎被市场无视了。

鲍威尔的话音刚落,市场立刻“翻脸”。既然12月不一定降息了,美元的吸引力就回来了。美元指数应声大涨0.4%,站上99.16的高位。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债,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07%。
而黄金和美股,这两位“难兄难弟”最依赖“放水”。降息预期一降温,黄金立刻下跌0.6%,跌至3929.7美元/盎司;美股也涨不动了,标普500最终收平。

这就是“预期差”的威力。会议前,市场认为12月降息概率高达90%;会议后,这个数字骤降到70%以下。市场此前跑得太快,现在不过是被鲍威尔拉回了现实。
鲍威尔为什么这么谨慎?因为他“管不住”自己的团队了。这次的投票结果极具戏剧性,12个票委里,出现了两张“反对票”,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

鹰派代表,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他主张“不降息”;鸽派代表,美联储理事米兰,他认为应该更狠一点,“降息50个基点”。
这种“内斗”公开化,才是这次会议最大的看点。 这说明美联储高层对于美国经济的现状,已经彻底分裂。一边怕通胀,一边怕衰退。鲍威尔作为主席,夹在中间,他根本无法给出明确的未来路径,只能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那么,这轮降息到底还能走多远?必须看清一个事实:美国经济现在并不算差。 虽然因为政府停摆,很多关键数据(比如通胀和就业)都延迟发布了,让美联储有点“摸黑开车”,但停摆前的数据显示经济依然稳固。

美联储真正的“锚”,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只要这个数字还是正的,他们就不会彻底“放水”。
市场目前预计到2026年底总共降息约3.4次,这个预期是相对理性的。这轮降息,可能再有3-4次就会达到“中性水平”,然后彻底停下。

当然,不确定性依然很多,12月10日下次会议前,政府停摆问题能解决吗?关键数据能出来吗?这些都将决定鲍威尔的下一步行动。
美联储10月的这次“鹰派降息”,更像是一次“预期管理”。鲍威尔成功地打乱了市场的乐观节奏,为自己保留了未来的政策灵活性。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