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想要的大豆订单,中国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给了呢?黄仁勋又为何扬中国的士气,灭美国的威风?
最近,有外媒爆料说,中粮集团在本周买了18万吨美国大豆,这个消息不一般,因为在中美经贸博弈的背景下,不管美国百般请求,咱们还是暂停了大批量的美国大豆采购,现在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粮反而出手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美之间那种动辄成百上千万吨的大豆贸易,又要回来了呢?

并不能这么说。首先,18万吨这个数,放在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里,说实话,真不算大,有点像“洒洒水”。所以更合理的解读是,这是中方释放的一个有限度的善意信号。那为什么偏偏是这时候释放呢?把时间线拉长就清楚了,不久前,中美双方刚在吉隆坡举行了经贸磋商,达成了几点基本共识。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美方明确表示,不再对中国加征新的关税。你看,对方退了一步,那咱们相应地让一分,买一点大豆,这完全符合外交上“有来有往”的逻辑。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美国没有彻底放弃对华遏制打压、两国关系没有实质性回暖之前,我们当然没理由大规模买美国大豆,这张牌,咱们还得稳稳地拿在手里。再说,就算不谈外交,只算经济账,现在买也是个不错的时机。美国大豆现在滞销,积压严重,价格跌得厉害,农民急劝特朗普发挥点作用,咱们这时候松口采购,有点“抄底”的意思。而且中国本身对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每个月进口量基本上都超过百万吨,消化这18万吨完全不成问题,既满足国内需要,也不造成库存压力。所以综合来看,中粮这次采购,策略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说白了,就有点给美国个台阶下,但底线一点没放松的意思,分寸拿捏得是恰到好处。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就能看得更清楚。这不只是大豆的问题,而是暴露了美国整个对华贸易战略的自大毛病。这一点,连美国自己的企业巨头都看不下去了。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最近就说了一句大实话,他说美国对华芯片限制,“伤中国一百,却自损一千”。
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公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曾几何时,英伟达几乎独占中国高端AI芯片超过95%的市场,那是何等的风光。可现在呢?市场份额断崖式下滑,预计今年将白白丢掉80亿美元的潜在收入,更有价值45亿美元的芯片积压在仓库里,找不到买家。华盛顿本想通过技术封锁制约中国,结果却意外催生了中国自主芯片产业的加速崛起,华为的昇腾、阿里平头哥等国产芯片快速成长,正以惊人的速度填补英伟达留下的市场真空。黄仁勋就把这个趋势看得真真切切,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如果美国不参与进去,那未来可能就没美国啥事了。

总的来说,一个健康的贸易是互相成就,而非互相毁灭,一旦有人试图用断供来要挟,最终束缚住的,往往是自己的手脚。黄仁勋有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最强大的技术不是关起门来造出来的,而是要在全球市场上千锤百炼。” 美国总把“限制”当作万能王牌,却忽略了全球市场的动态本质,任何一个或主动、或被动退出的玩家,原本的位置都会迅速被新的竞争者取代,如果美国长此以往,就会面临被边缘化,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