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释义】: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
“曲妙人不能尽和”这句话说得很直白。就像弹奏高深的古曲,虽然曲调优美,但听得懂的人却不多。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道理虽然精深,但能真正明白的人总是少数。这并非是道理本身有问题,而是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不同。
真正的智慧往往显得与众不同。正如古语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意思是高雅的东西,能够欣赏的人很少。当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提高后,自然会发现身边的知音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很正常,不必为此感到沮丧。
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境就会平和许多。不必强求所有人都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降低自己的标准。保持内心的宁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就够了。知音难觅是人生常态,遇到一两个真正懂自己的人,已是莫大的福分。
“言是人不能皆信” 这句话说的是经得起推敲的正确言论(言是),也未必能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不是真理的问题,而是人心与认知的问题,有人因立场不同而抵触,有人因偏见而质疑,有人因认知局限而无法理解,“人人皆信” 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古人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点明正确的言论往往朴实无华,反而不如虚言动听易信。
生活中,有人坚持 “按规则办事”,却被认为 “不懂变通”;有人分享正确的专业见解,却因 “资历浅” 被忽视。但那些真正的真理,从来不需要 “人人皆信”。
真理的力量,不在于当下的认同度,而在于自身的正确性;不必为了让所有人相信而耗费精力争辩,也不必因他人的质疑而动摇立场。只要坚信自己的言论经得起事实与时间的检验,就从容坚持,时间会过滤偏见,事实会说服质疑,真正的真理终会被认可。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论衡·卷二十三·言毒篇》
【释义】:品德端正的人不惧怕凶残的老虎,唯独惧怕那种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的人。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这句话指出有形的危险可防可避,而无形的谗言却能伤人于无形,猛虎的獠牙是物理伤害,尚可凭借勇气与智慧应对;但谗夫的口舌藏着污蔑、挑拨与误导,能毁掉人的声誉、破坏关系、动摇根基,其危害更甚。君子胸怀坦荡、行事正直,不惧外在的艰险,却忌惮无端的诋毁,只因谗言往往借 “看似有理” 的表象传播,易混淆视听,让人百口莫辩。
真正可怕的不是看得见的危险,而是看不见的伤害。老虎虽然凶猛,但它的威胁是直接的。人能看见它,能防备它,能躲避它。而恶意的言论却像无形的毒箭,防不胜防。它们在暗处发射,专门攻击人的名声和尊严。
古语说"刀子嘴,豆腐心",但有些人却是"蜜糖嘴,刀子心"。表面上说着好听话,背后却散布谣言。这种人比明火执仗的敌人更危险。因为明敌好躲,暗箭难防。流言一旦传开,就像野火烧原一样迅速蔓延。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极快。一句恶毒的话语,可能在几分钟内传遍整个社交圈。有时候一个谣言,就能毁掉一个人多年建立的声誉。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宁可面对猛虎,也不愿遭受谗言的原因。
面对这种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行得正,坐得端,自然不怕影子歪。同时要远离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与其花时间解释谣言,不如用行动证明自己。
(来源:拾月诗词)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