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这个实验平台,能为患者“替身试药”

大河网讯 11月21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获悉,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医科院”)AI+类器官芯片平台传来重磅喜讯,经过前期精心筹备与设备配置调试,河南省首个“AI+超高通量类器官芯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正式建成启动。据介绍,省医科院的“AI+超高通量类器官芯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能用类器官芯片为患者“替身试药”。

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交叉技术,类器官芯片因其能够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功能,已成为临床前药物筛选、疾病机制解析与个性化医疗探索的核心工具。而“AI+超高通量”技术的深度融合,更进一步突破了传统实验模式在规模、效率与智能化方面的局限。

此前,省医科院就建立了AI+类器官芯片平台实验室。此次亮相的“AI+超高通量类器官芯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又有啥不一样?

研究人员会把患者体内取出的肿瘤组织解离,提取出活的癌细胞,然后将它们“种”到芯片不同的格子中培养。

芯片内部模拟了人体环境,提供氧气和营养液,一周左右,这些细胞便能生长成微小的细胞团——这就是“类器官”,可以看作是患者肿瘤的“替身”。

此后,研究人员将依据医生提供的候选方案,向“迷你肿瘤”添加不同的抗癌药物并分组。4天后,利用3D成像与AI技术,科研人员对芯片上各组“迷你肿瘤”的变化进行精密分析,计算不同药物方案的抑瘤效果。这个过程将重复2—3次,确保结果可靠。

使用机械臂、自动化细胞培养箱、移液工作站、多功能酶标仪及细胞成像系统等模块,该平台能自动完成细胞分装、换液、加药、染色及培养,并同步实现对细胞活性、毒性、信号通路及特定标记物表达等多重关键指标的精准检测。

有了“机器人”,装上“智能大脑”,实验进行得更快、更准确了。

据悉,省医科院的AI+超高通量类器官芯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填补了我省在类器官芯片全自动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我省在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推动区域精准医学发展、助力健康河南建设注入强劲科技动能。(王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科技   试药   河南省   替身   患者   医学科学院   平台   芯片   器官   通量   医科院   细胞   肿瘤   智能   自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