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凌晨四点迎客的美食——马尔沙牛杂

清晨四点半的西宁,夜色还未褪去,大多数人仍在梦乡,但纸坊街海一大厦旁的马尔沙牛杂店前,却已经排起了长队。这是一家不起眼却闻名遐迩的小店,以其量大块大、价平味美的牛杂汤,成为了西宁城一道独特的美食景观。

马尔沙牛杂馆门前排队的顾客

每天凌晨4:30,当这座城市还在沉睡时,马尔沙牛杂的灯光已然亮起,开始迎接第一批食客。而到了上午10:30左右,当最后一碗牛杂汤售罄,店门便准时关闭。

这里的牛杂汤分为20元、30元、40元和50元不同档次,对应着牛杂分量的多少。即使是20元的基础款,也配有饼一个,碗里却是满满当当的牛杂,甚至还有“两个超大块的肉”。

菜谱和奖牌

“牛杂马尔沙,羊杂吃继业”。这句在西宁美食者中流传的话,道出了马尔沙在当地的江湖地位。很多人难以置信,一家凌晨四点半开门的牛杂店,竟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排队半小时甚至更久。

为何要如此早?熟客们知道,这里讲究的是“头锅汤”。每天还没有开门,总有一些老主顾会在门口等待,只为吃到一口品种齐全、汤汁厚实的“头汤”杂碎。汤底用新鲜牛骨和秘制香料包慢火熬制,据说光熬汤就需要20个小时。

熬汤煮肉

“马尔沙牛杂”的美味并非偶然,背后是精细复杂的制作工序。每天下午关门后,店家便开始准备新鲜食材:将牛头、牛肚、牛肠等反复清洗,用碱水搓去异味。

当晚下锅,加入用布包好的姜片、花椒、大香等调料,用文火慢煮直到第二天凌晨肉烂脱骨。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太烂没有嚼头,太硬又咬不动。

忙碌的店家

“马尔沙牛杂”的店面不大,仅能容纳约30人。高峰期,店内人满后,食客们就在门口捧着碗或站、或坐、或蹲,品尝这道美食,成为西宁街头一景。

这里的牛杂汤卖相清爽,以原味为主,没有过多的调料抢味。牛肚鲜嫩无比,牛肠洗得干干净净,洁白的油脂吸饱汤汁后闪着光,再撒上一小撮蒜苗末。食客可根据口味添加辣酱。

“马尔沙牛杂”虽然在西宁纸坊街开店还不到20年时间,但其制作技艺却是家族传承—老板的爷爷的爷爷就以制作味道鲜美的牛杂汤而闻名。

如今,这家小店已经成为央视《三餐四季》节目的推荐美食,每天能卖出千碗以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食客专程前来品尝。

店内排队的顾客

天蒙蒙亮,马尔沙牛杂店里已经人满为患。人们或坐或站或蹲,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汤,配上那张简单的白饼,开始了西宁人心中最“扎实”的一天。这碗牛杂汤不仅温暖了食客的胃,更成为了西宁美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牛杂汤和白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美食   西宁   凌晨   食客   店家   调料   店门   爷爷   老主顾   碱水   顾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