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新品发布,大家都在猜到底花落谁家。这回iPhone17的屏幕争夺战终于见分晓——国内一家大厂又一次牢牢拿下订单。现场气氛说不上激烈,但结果出来的时候还真有人暗自得意,也有人心里不是滋味。毕竟,这份答卷关乎着不少供应商的命运,更影响全球屏幕产业的话语权。
其实要说这个事儿怎么变成现在这样,还得从那些跨国工厂和国外市场布局讲起。前几年,国内几家头部企业相继把部分产线搬去越南、墨西哥。有些人觉得是不是国内不香了,实际上主要还是考虑成本和贸易环境。有个细节,有的手机厂家在越南工厂门口插的是只有一颗星的红旗,让人一看就知道,“中国产品出海”已经不只是口号。
越南那边刚动工不到两年,产能就开始爬坡。不光是手机屏,连电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这些主流设备用的也跟着转移。尤其电视这一块,在美国市场销量猛增,有些数据看着咱也不太信,什么美国电视屏的五分之一都出自墨西哥某厂。靠着国内和海外双重供货链,这批屏幕挺住了贸易摩擦的大环境,发光材料这些关键零部件也一大半实现本地化,可见技术延伸和成本控制确实下了功夫。
就在产业布局调整悄悄发生的时候,供应商对大客户的依赖度逐步显现。比如某知名品牌的折叠屏手机,独家供应商的出货量超过千余万片,已经占到它总出货量的六分之一。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还把部分产能搬到了东南亚直营厂房,给供应链降了不少成本。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对大客户的粘性太高了,销售额被头部几家压了七成以上。尤其某国产手机巨头,一家就占掉一半多的收入。厂方也明白这种结构有风险,今年打算把非核心大客户的营收占比提到三分之一往上。毕竟苹果这种国际巨头说拆分就拆分,一旦不合作谁都受不了。
关于这波国产屏幕攻势,其实除了技术力量,还有不少金融杠杆和政策红利助一臂之力。比如长期贷款和债务转股,数千亿资金不断灌进去,让生产研发有底气继续扩张。你问为啥屏幕产业那么舍得往外输出产能,根源还是本地工资上来了,从服装厂到电子厂再到汽车大厂,人人都想拿高薪,低端组装环节自然得往外搬。所以才会有印度、越南甚至墨西哥这些新基地作为备选。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