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
看过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
“教育,是点燃孩子内心的一把火。”
尤其在初中三年里。
孩子的认知有限,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而是要意识到,在初中这个关键阶段,有些孩子看似平平无奇,却有着十足的“后劲”。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往往有什么特征呢?
“后劲足”的初中生,多有这5个特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信心吧。
01
目标清晰,学习有“导航”
你学习有方向吗?
事实上,许多孩子学习是盲目的。
因为没有方向,所以大家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结果啥都没学好。
目标清晰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他们知道自己为啥学习,也会绞尽脑汁去寻找契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有个“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能激发学习动力,让人更专注努力。目标就像导航,指引孩子前进方向。
所以,当初中生找到了目标。
那么接下来的努力,就会有了明确的方向,也更容易赢得突破的机会。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目标。
在树立目标的时候,别太笼统,像“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就不行。
而是要结合实际,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
这样的目标,才有助于帮助孩子端正心态和方向,让孩子更有动力朝梦想前进。
02
善于总结,知识变“宝藏”
升入初中后。
无论知识点的数量,还是学习的难度都会提升。
知识点又多又杂!
作为初中生,如何将其掌握住呢?
这就需要大家,有系统的意识,做好总结归纳。否则,学习就像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
孩子养成总结的习惯!
那么接下来,学过的知识就会系统化,就会变成孩子的“宝藏”。
教育心理学上“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良好认知结构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迁移。总结归纳就是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才!
不妨积极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比如,学完一个单元,让孩子回顾知识点,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整理。定期和孩子一起复习总结内容,查漏补缺。
03
心态积极,困难是“垫脚石”
无论何时!
学习这件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识记知识点,理解公式定理等等,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
遇到了挑战该怎么办呢?
心态积极的孩子,会把考验当挑战,把握住成长的“垫脚石”。
而消极的孩子,则容易退缩。
举个例子来说:
一位学生数学考砸了。
要是一般孩子,可能就灰心丧气,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料。
可他心态好,没把这次失败当回事!
而是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薄弱环节,数学成绩反而进一步提升了。
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孩子遇到困难,鼓励他勇敢面对。
孩子有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心。
04
习惯良好,学习变“自动”
俗话说: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学习中也不例外。
习惯良好的初中生,不用家长老师督促,能自觉主动学习,学习变成“自动”模式。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习惯养成理论”认为:
习惯是在长期重复中形成的稳定行为方式,良好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
积极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良多。
比如,让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条理,学习稳步提升。
作为,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家长要监督鼓励,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05
爱好广泛,视野更“开阔”
有些家长觉得:
孩子学习任务重,不让孩子发展爱好。
其实爱好广泛对孩子学习有很大帮助,能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有多种智能,不同爱好能发展不同的智能。
爱好广泛的孩子,能从多个角度认识世界,学习时能举一反三。
比如,学生喜欢画画。
在学地理的时候,他画世界地图,把各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都画出来。
通过画画,他对地理知识理解更深刻。
而且画画培养了他观察力和想象力,写作文时,他能发挥想象,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家长支持孩子发展爱好,别把孩子限制在学习里。
给孩子提供发展爱好机会,让孩子在爱好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再把这种积极情绪带到学习中。
写在最后
你知道吗?
“后劲足”的初中生,并不是天生的!
通常情况下!
如果孩子具备以上五个特征,就容易逆袭成为学霸。
家长若想成为孩子的助力?
不妨从这些角度着手,培养孩子的这些特质,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动性。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