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则新闻,令人唏嘘。据媒体报道,近日,从南京开往长沙的高铁上,一名女乘客因邻座小男孩反复踢她的座椅,忍了又忍,最终在iPad上写下“我讨厌小孩,不要碰我,管不住别带”几个字,想用一种相对克制的方式提醒对方。
没想到,孩子的家长发现后,非但没有道歉,反而在手机上打出“最讨厌没有素质的人,看不惯就滚”,还让孩子大声念出来。话音未落,双方激烈争吵,女乘客情绪崩溃,当场哭泣。最后在乘务员协调下,她换了座位,事件才暂时平息。
这事一出,引发热议。很多人说,孩子小,不懂事,别跟小孩计较。
这话听着有理,可问题是:
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吗?
公共场合不是自家客厅,高铁不是游乐场。
孩子踢座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时间”持续骚扰,这已经不是“活泼”“天性”,而是失管失教。
家长的职责,不是在孩子犯错时护短,而是及时制止、道歉、纠正。
可这位家长呢?
非但没有反思,反而把矛头指向受害者,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反咬一口,甚至让孩子参与这场羞辱式反击。
这哪里是护孩子,分明是在教孩子:
“只要是我家的,错的也是对的。”
更令人寒心的是,事件发酵后,网上一片“共情宝妈”的声音。
有人说:
“带娃出门多不容易,体谅一下。”
“谁家孩子不闹?忍一忍就过去了。”
“成年人不该跟小孩计较。”
这些话听着温情,实则令人无语。
体谅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牺牲。
你带孩子出门不容易,别人在公共空间享受安静的权利就不该被尊重?
你管不住孩子,是“不容易”,但你反过来攻击提醒你的人,就是不对。
这让我想起曾有类似事件发生在一列从杭州开往北京的高铁上。
一名小男孩因好奇反复按动卫生间按钮,影响其他乘客使用。
乘务员前去提醒,孩子母亲立刻起身,先向周围乘客鞠躬道歉,随后蹲下来轻声对孩子说:
“这个按钮是给需要的人用的,你按着玩,别人就没法上厕所了,是不是不太合适?”
孩子点点头,母亲又主动提出带孩子去餐车走动。
整个过程没有争执,没有辩解,只有温和的引导与行动上的补救。
这位家长的做法赢得一片好评。
她没有把“孩子小”当借口,而是第一时间承认影响、表达歉意,并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育。
她维护了孩子的尊严,也守护了公共秩序。 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冲突,也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
另有一起地铁事件:一名幼儿因晕车突然呕吐,母亲立即从包里拿出清洁袋接住,随后用湿巾快速清理地面,并向周围乘客道歉。她还主动联系列车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询问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有乘客递来纸巾,她连声道谢,没有一丝慌乱或怨气。
事后,这段视频被上传网络,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带娃出门该有的样子。”这位母亲没有因为“孩子生病”就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人包容,而是以最快速度减少对他人的影响。她用行动诠释了:带孩子出门,不是“我弱我有理”,而是“我知错我补救”。
反观本次高铁“踢座椅”事件中的家长,其处理方式堪称反面教材。面对孩子持续骚扰他人,她没有制止,没有道歉,反而在看到对方委婉提醒后,选择用更具攻击性的方式回击。更令人不适的是,她让孩子大声念出“最讨厌没有素质的人”,这不仅是对成年乘客的羞辱,更是对孩子的错误示范——把冲突公开化、情绪化,还让孩子成为“攻击武器”。
这种处理方式,短期内看似“捍卫了孩子”,实则让孩子学会:“只要是我家的,错的也是对的;谁惹我不快,我就要反击。” 这种思维,远比一次踢座椅的行为更危险。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孩子在飞机上哭闹不止,家长全程低头刷手机,对空乘提醒置若罔闻。有人劝说,家长反而回怼:“孩子小,能怎么办?”“你没带过孩子吧?”甚至有家长直接说:“你要是讨厌,你别坐这趟航班啊。”
这种“我弱我横”的态度,本质上是责任逃避。
他们把育儿的代价全部转嫁给公共空间,却不愿承担任何管理义务。
他们忘了,公共空间的包容,是基于相互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对比总结:家长的反应,就是孩子的镜子
有的家长用道歉与行动教会孩子责任;
有的家长用反击与指责教会孩子敌意;
有的家长用无视与推诿教会孩子冷漠。
孩子不懂事,情有可原;但家长若也不懂事,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真正有素质的家长,不会要求全世界为自己的孩子让步,而是努力让孩子学会尊重世界。
回到本次事件,那位女乘客的“讨厌小孩”字条,或许用词略显绝对,但其背后是长期被骚扰后的无奈与疲惫。
而家长的激烈反击,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本可平和收场的冲突演变成网络骂战。
真正的文明,不是“孩子不能吵”,而是“家长愿意管”。
愿每一个带娃出行的家长,都能多一分自觉,少一分理直气壮;
多一分歉意,少一分攻击。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