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秋”有风险,“尝鲜”需谨慎!

金秋时节

“捡秋”成了不少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一场场秋雨过后

草丛里冒出了伞盖各异的野生蘑菇

银杏树下也散落着圆润饱满的银杏果

有人想采几枚蘑菇尝鲜

有人想捡些银杏果自制养生零食

但你知道吗?

这份“捡秋”的快乐背后

可能藏着看不见的致命风险

看似无害的野生蘑菇与银杏果

若辨别不当、处理错误

很可能从大自然的馈赠

变成威胁健康的“隐形陷阱”!

秋雨过后

野生蘑菇勿采食

秋季雨水丰沛

雨后公园、山林、路旁和绿地中

常可见到形态各异的野生蘑菇

普通人很难准确辨别其中哪些有毒

毒蘑菇所含毒素成分复杂

部分毒性极强

误食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安安在此提醒大家

为防范毒蘑菇中毒

请务必掌握以下重要知识

以下大家常用的识别毒蘑菇的技巧都是错的!!!

Q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A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Q

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A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Q

被虫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A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Q

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A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菌。

Q

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A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Q

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A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Q

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A

错!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他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Q

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A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上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这一惨剧。

一个秘诀: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1 不采

切勿采食野生蘑菇!民间辨毒方法不可靠。即便曾经采摘过的无毒品种,再次采摘时也可能混入有毒品种或者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沾染,同样存在中毒风险。

2 不买

请务必从正规商超、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蘑菇;警惕路边摊贩和网售的所谓“野生蘑菇”产品,谨防商家宣传误导。

3 不吃

做到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外出就餐时,都要做到谨慎食用不熟悉,来源不明的蘑菇。

银杏果含毒

切勿捡拾食用

金秋时节

公园的地上、道路边

经常掉落这种圆圆的银杏果

很多人认为银杏果营养丰富

就把它们捡回家食用

还有年轻人觉得新鲜

跟着捡几颗想试试“自制白果”

但事实是

银杏果有毒

不能乱捡

未经专业处理也不能吃!

银杏酸、氰化物、生物碱这些部位都有毒!!!

银杏果又名“白果”

《本草纲目》记载

“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具有养生功效

但未经处理的银杏果含有较多银杏酸

含量达到20mg/kg

这类物质具有明确的

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

此外

果仁和胚芽中还含有氰化物

(一种剧毒物质)

和类似生物碱的毒物

1

种皮和果肉中含有致敏成分,若剥壳时汁液沾到手上,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轻则手发红、发痒,重则起水疱、刺痛。

2

黄色的核心部分果仁中含有氢氰酸、银杏酸、银杏毒素、致敏蛋白等毒性成分,若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3

胚芽中含银杏酸、氢氰酸,是银杏果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的部位。尤以绿色的胚芽毒性最强。

因此

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

把银杏果捡回家食用

有毒的部分没去除干净

或者蒸煮的时间不够

中毒的风险很高

严重者甚至会致死

若食用银杏果导致中毒,请第一时间催吐!!!

沾到银杏果汁液过敏和误食中毒

应当分情况处理

1 轻微皮肤过敏

若接触银杏果后出现轻微皮肤过敏,可用洗涤剂清洁接触部位的皮肤,之后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是一种具有解毒、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外用矿物药,主要成分是碳酸锌)涂擦患处。如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和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严重接触过敏

若出现全身起皮疹、呼吸困难、喉咙发紧等过敏症状,应立刻停止接触银杏果,拨打120去医院,和医生说清楚“接触银杏果过敏”,及时对应治疗。

3 食用不当中毒

若银杏果处理不当或过量食用,可能在食用后3小时至4小时内诱发中毒,症状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抽搐、惊厥、皮肤青紫、呼吸困难,也可能出现感觉障碍、下肢瘫痪,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时可采用催吐急救,用手指刺激喉咙催吐,把没消化的果子吐出来,同时立刻拨打120。

先去除再煮熟从正规渠道购买!!!

如果要吃银杏果

一定不能生吃

要按照规范去除有毒部位

再通过加热、蒸、炒等方式降低毒性

1 去除毒性部位

去除银杏果的外种皮、中种皮(果壳)和内种皮(衣膜),并抽去胚芽,这些部位含有较高的有毒成分。

2 彻底煮熟

通过蒸、煮、炖或炒等方式进行烹饪。例如可以用开水煮沸10分钟,然后进行炒制或其他烹饪方法。

3 控制食用量

成人每次食用量建议不超过10粒,孕妇、婴幼儿应避免食用。

总之

捡路边的银杏果有风险

需谨慎处理

建议去正规渠道买炮制好的白果

更加省心、安心

若食用银杏果出现中毒症状

请第一时间催吐

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秋意渐浓

自然馈赠的野趣虽动人

但“舌尖上的风险”更需警惕

愿大家在欣赏秋日美景

感受自然意趣的同时

也能把安全放在首位

健康平安度过这个丰收又美好的季节

内容来源:西安疾病控制、西安青年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美食   蘑菇   毒性   种皮   毒素   银杏   胚芽   部位   生物碱   成分   白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