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代,楚是一个十分有存在感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楚人就敢于和周天子分庭抗礼。到了东周以后,楚更是不断和中原各国争雄。甚至在春秋后期,楚王还留下了“问鼎”这个典故。
秦王政横扫六国的时候,楚也是六国里面的庞然大物。秦几乎拼尽全力才吞并楚。不过,也因为楚的体量太大,以及楚人斗争精神强烈。所以秦在吞并楚十三年后,秦也陷入消化不良的崩溃局面。楚国地盘上成长的刘邦,则成为秦覆灭后,新的天子。
楚国是一个神奇的古代国家。
前些年,关于盗墓题材的文艺影视作品十分流行
上文刚提到,楚国的地盘很大——苏南一带是楚的地盘,安徽也是楚的地盘,整个湖南也是楚的地盘。但是,楚的基本盘其实是在湖北省。很多楚国的王陵、文化古迹,其实都在湖北境内。
在湖北宜城市,有个叫金银冢的古墓。一般认为,墓主是春秋时期楚的君主楚昭王。
而在1995年3月的时候,湖北某地的相关部门接到报警:楚昭王的坟墓被盗了。而面对这个案件,办案部门通过经济视角入手解决,最终捣毁盗墓团伙。
楚昭王的金银冢位于一个叫皇城村的村子里。当天相关部门在接到古墓被盗的消息以后,立刻抵达现场进行勘测。而办案人员根据现场上嫌疑人留下的线索经过判断,认为这应该是团伙作案,团伙大概是五个人左右。
并且,根据盗墓贼对墓葬的挖掘工艺来看,盗墓贼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墓葬的盗掘,从效率来看,这群盗墓贼无疑很专业。也因此,警方认为,这个案子还是有头绪的:因为既然小白办不了这个专业水平,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具备盗墓专业背景或者有过盗墓犯罪经验的群体所为。
盗墓贼挖盗洞盗墓
当然,即便是2025年的如今,符合这个条件的群体也不多。当然说到这很多人会说现在盗墓小说多,可以去盗挖。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按照盗墓小说宣传的内容去盗墓,其实很容易被误导。因为多数盗墓小说都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硬伤。
当然媒体认为有人根据盗墓小说的描述成功盗墓。其实据我观察,这类群体属于“带艺投师”:也就是有点风水基础,然后根据风水方面的描述,寻找墓葬。而非因为看了小说有了盗墓的实务。
不过,虽然可以把调查范围缩小。但是,一时间,办案部门也找不到更好的切入点。最终,有办案人员认为:盗墓贼盗挖墓葬是为了陪葬古玩。但是古玩想要变现,就得依靠文物贩子。所以,如果从文物贩子这块入手,或许能找到线索。于是办案人员顺着这个思路,还真找到了线索——办案人员了解到,有个叫张耀明的楚昭王墓葬周边村落的居民,就是混文物圈子的。而且,在案发前,这个张耀明曾在楚昭王墓葬附近有可疑的行迹,应该是踩点。
因此这些线索叠加起来,张耀明的嫌疑就很大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有文物贩子也透露,张耀明确实在这之前暗地里研究过如何盗楚昭王的墓葬。
于是,相关部门找到张耀明,并且对其进行调查,最终确定张耀明手里确实有楚昭王墓葬里的文物。这一系列线索都说明:张耀明有盗墓的嫌疑很高。于是相关部门开始收网,对张耀明实施抓捕。张耀明被捕以后,供出自己的几个同伙,并且还交待,在这之前,他们几个团伙就盗挖过其他地区的4座古墓。
盗墓贼想要成功进入墓葬,就得盗挖盗洞
之后办案部门根据张耀明的线索,最终不断扩大调查范围,陆续抓捕了二十多个盗墓贼。在这之前多个悬而未决的盗墓案,也由此告破。
其实我个人觉得,张耀明等人盗墓事件得以很快告破,很大程度在于当地办案部门的思路清晰:面对毫无头绪的局面,办案部门根据盗墓贼必然会选择联系文物圈变现,从经济方向入手,最终抽丝剥茧,找到线索。
这案子也说明一个问题:很多问题的核心解决,其实都得考虑一个经济视角问题。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