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都过去好几天了,我昨天去超市,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回到了节前。那月饼堆得跟小山似的,满满当当,一点没少。唯一的变化是价格牌,买一送一算是客气,有的直接打了对折还不止,价格简直是膝盖斩。可就算便宜成这样,月饼摊前还是冷冷清清,压根没人搭理。这场景真让人心里发毛,曾经的中秋“硬通货”,咋就成了无人问津的滞销货了?这恐怕不是个别超市的遭遇,今年的月饼,是真的卖不动了。
想当年,月饼可是个有故事的物件。它从元末起义时“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神秘信物,一路演变成祭拜月神的贡品,再到后来,它成了家家户户盼了一年的稀罕美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油乎乎的月饼,就是中秋节的全部意义,是孩子们眼中最甜的期盼。那时候的月饼,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味道也简单纯粹,却承载了一代人最温暖的节日记忆。可现在呢?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好像突然就变轻了。身边好几个朋友,今年压根就没买月饼。有人开玩笑说,现在收月饼跟收烫手山芋一样,送来的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过期。这口曾经象征团圆的饼,怎么就成了年轻人集体“分手”的对象?首先,月饼这东西,真的又贵又难吃。那些动辄几百块的礼盒,打开一看,月饼还没包装盒子大,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几十块钱的普通款,翻来覆去就是那老几样,五仁、豆沙,吃了几十年,谁不腻歪?大家兜里有钱了,嘴巴也刁了,好吃的零食五花八门,谁还非得吊死在月饼这一棵树上?再说健康,这更是要命。现在年轻人过日子,连奶茶都要选无糖的,生怕热量超标。月饼呢?就是个油糖混合物,吃一块感觉一周的健身都白费了。这种“健康刺客”,谁还敢往嘴里送?以前的节日仪式感,现在也淡了。年轻人眼里,中秋可能就是个三天小长假,与其在家对着月亮啃月饼,不如拖家带口出去旅游来得实在。以前那种全家围坐、分食月饼的温馨画面,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送礼需求没了。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中秋给客户、给领导送盒月饼,是人情世故。现在大家日子都紧巴巴的,能省则省,送礼的积极性自然就没了。有些单位连中秋福利都直接砍了。花几百块送盒月饼,人家可能转头就扔了,纯属浪费,还不如直接发点购物卡或者请吃顿饭来得实在。最后就是那个让人反感的过度包装,花里胡哨的盒子,成本比月饼还高,纯粹是收智商税。现在大家买月饼都是自己家吃,要那么个漂亮盒子干嘛?散装、实惠才是王道。
月饼被年轻人抛弃,真不是年轻人的错。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厂家却还守着老一套。这口“中秋限定”的饭,看来是越来越难吃了。与其等着被市场彻底淘汰,不如早点想想,这月饼下一步到底该往哪儿走?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