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文旅融合绘就康养福地新图景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忻州市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与深厚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座晋北城市正以“文化+旅游+康养”的多元发展模式,书写着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五台山作为忻州文旅发展的核心资源,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这座拥有亿万年地质历史的世界遗产地,不仅保存着北魏至清代的古建筑群,还汇集了多个朝代的彩塑、壁画和雕刻艺术。唐代南禅寺和佛光寺等历史遗存,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五台山景区通过优化游览动态、完善服务设施,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整洁的青石步道、科学的交通组织、专业的讲解服务,让游客在感受千年文化的同时,享受到现代化的旅游体验。


长城文化创新展示

忻州长城博物馆创新运用沉浸式展陈技术,将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等“外三关”长城遗存进行系统展示。通过情景再现等现代手段,生动呈现战国烽燧至明代敌台的历史演变,使长城文化可感可知。


“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通过挖掘长城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创新性的文化表达方式,为传统文物资源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康养产业独具特色

忻州凭借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世界罕见的芦芽山万年冰洞保持零下4摄氏度的恒温,夏日清凉宜人;奇村、顿村等地的温泉富含氡等矿物质,被誉为“不老泉”。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五台山、汾河共同构建起“山水奇观”式的康养胜地。


云中河温泉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带动了康养小镇建设的全面升级。游客可以在享受温泉疗养的同时,感受晋北的自然风光,实现身心双养。


文旅消费场景多元

在忻州古城,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业态和谐共生。游客既能品尝定襄蒸肉等“非遗”美食,又能体验温泉康养服务,形成“游、品、养”一站式体验。“非遗”元素的有机融入,如晋北民歌展演、挠羊赛等民俗活动,为文旅场景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成效显著,集便利店、餐饮、文创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古城区域,已成为区域性消费热点。节假日期间的“非遗”展销、美食节等活动,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


产业融合促进发展

通过举办“代州黄酒杯”挠羊赛、雁门关山地越野跑等特色体育赛事,忻州有效整合了体育、文旅与消费资源。这些赛事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还为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推广平台,形成产业协同的良性循环。


2024年,忻州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保持稳定增长。康养地产、文创开发、精品酒店等领域需求旺盛,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忻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全球投资者共同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在这片蕴藏无限可能的土地上共创未来。


忻州的实践表明,通过文化赋能、生态助力、产业融合,资源型地区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这座晋北古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邵彦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旅游   福地   忻州   图景   长城   文化   雁门关   忻州市   资源   产业   温泉   游客   古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