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信仰崩塌?降息不再是股市的灵丹妙药,美联储面临两难时刻

降息不仅不是经济的“灵丹妙药”,过去每当降息时,股价往往表现疲软。换句话说,经济并非因降息而崩溃,而是即使采取了降息措施,经济也未能迅速复苏。

如果全球股市持续强劲,说明经济状况好于预期,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就难以大幅下调利率。相反,如果未来美联储采取极为鸽派的政策,成为所谓的“超级鸽派”,那么股市很可能会进入“熊市”。

当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越低,投资者就越依赖央行的降息。短期内,要为股价上涨注入动力,没有比金融宽松更有效的“药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混乱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会上涨,股票作为债券的替代品也会因此受益。然而,背后却隐藏着几个关键的盲区。

第一,历史数据显示,股市在加息周期中往往表现强劲,而在降息周期中则趋于疲软。

自1950年以来,美联储共进行了12次降息周期,其中10次伴随着经济衰退,股市也自然走弱。换言之,83%的情况下,降息周期与经济停滞期重叠。

第二,这并不意味着降息与经济萧条的时间完全同步。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曾因外部冲击紧急降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美联储是在经济放缓、通胀压力减轻之后才逐步降息。因此,尽管降息与经济萧条在时间上有重合,但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因果关系。实际上,在最后一次降息时,经济往往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第三,在过去80年中,降息期间未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仅有三次。

这三次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长期繁荣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物价和就业保持稳定,市场利率波动不大,资产市场泡沫相对较小。股市也在这期间大幅上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990年代中期,当时无论美联储是否加息,经济都维持强劲增长,最终推高市场并形成泡沫。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把握几个关键战略点。

首先,要想真正从降息中获益而不陷入经济萧条,最重要的前提是物价稳定。但目前来看,这一条件令人担忧。

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基准利率(4.25~4.50%)对经济没有太大制约,因此下调1~2次利率对美联储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问题是,如果继续下调利率,就意味着经济出现了故障。

若未来经济陷入衰退,其演变路径可能是:首先由关税导致物价上涨,继而抑制消费,企业经营活动减缓,最终导致就业市场降温。目前,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率已从年初的3%上升至18%。未来,物价上涨很可能成为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即便美联储今年采取积极的降息政策,也难以判断数月后美国经济是会陷入衰退,还是由于这种“先发制人”的降息措施而暂时避免经济危机。

如今,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当前全球经济与股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降息”,而在于“此次降息背后的真正原因”。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施压,不仅推动了基准利率的下调,也影响了市场利率,但这种政策操作的空间是有限的。

更加关键的是经济本身的内生动力与周期性力量。如果问未来股市最理想的情形,那就是:经济持续温和增长,通胀维持在可控范围,美联储尽可能少地调整利率。这是所谓“不冷不热的黄金市场”状态。

在这种情形下,美联储将以小幅度、审慎地调整利率,股市也能借此维持上行趋势。

但如果未来因物价高企和经济下滑而导致美联储采取激进的降息措施,或者因其他因素造成就业市场崩溃,美联储不得不成为“强有力的救援投手”,那么股市将很可能从高位回落10%以上。

这是因为,尽管大幅降息本身对市场是一种激励,但股市往往会提前反映降息背后的本质——经济下行。

然而,当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已经触底,股市也将会因估值修复而迅速反弹,形成“V”型反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财经   灵丹妙药   投资者   股市   时刻   经济   利率   物价   市场   未来   鸽派   周期   萧条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