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恒大第二!如今最危险的时候过去了

最近,融创中国近期宣布成功度过"至暗时刻",与绝大部分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成为行业复苏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021年下半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融资环境急剧恶化,曾经高歌猛进的融创中国首次出现流动性危机。2022年5月,融创发生美元债违约,正式"暴雷",成为继恒大之后又一家陷入困境的头部房企,一度被认为是恒大第二。

融创的危机根源在于其过去的高速扩张模式。作为中国第四大房企,融创以激进的土地储备策略闻名,在行业上升期通过高杠杆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危机爆发前,融创中国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总土地储备面积高达约1.3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756.5万平方米,大量分布在核心一二线城市。而且中途还去当过万达的白马骑士,100多亿相当于打了水漂。

同样作为行业巨头,恒大在暴雷后重组进展缓慢,基本上已经成为"僵尸企业"。而融创之所以能够避免恒大式的结局,关键在于其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

在境内债务重组方面,其重组方案极具创新性,通过"削债超50%+展期9.5年"的结构设计,大幅缓解了短期偿债压力。

境外债务重组则展现了融创更为大胆的金融创新。面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5亿元)的境外债务,融创提出了"全额债权转股权"的颠覆性方案。

目前绝大部分债权人都已经同意了重组方案。

融创的债务重组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融创优质资产和强劲销售业绩提供的坚实支撑。与许多陷入困境的房企不同,融创保有一批位于核心城市的高价值项目,这些"压舱石"资产不仅维持了公司的现金流,更增强了债权人对重组方案的信心,特别是融创的一号院,我看在一线城市依然卖得不错,还是豪宅的代名词。截至2025年6月,上海壹号院年内累计销售额已达108.7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单盘破百亿的项目,而一线豪宅,则是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最小的版块了,我们的超级有钱人,还是很多的。

希望更多的房地产公司,要么早日进行债务重组,要么早点清盘,别再半死不活拖着了,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出清,也拖累经济复苏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危险   中国   危机   债权人   土地储备   债权   房地产市场   城市   行业   绝大部分   境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