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单方面宣布了那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但协议的核心条款传到布鲁塞尔,引发的却是一片哗然与错愕。
而此时的冯德莱恩才明白当时访华时,中方对她的告诫是对的。
什么样的内容让欧盟的民众对这个协议争议这么大?
7月24日,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她此行的背景有些尴尬,因为就在不久前,欧盟通过了第15轮对俄制裁,其中夹带了7个中国实体和个人。中方对此的立场很明确:坚决反对,并敦促欧方停止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
在这种氛围下,中方高层与冯德莱恩的会谈,谈到了一项核心议题:欧盟在中美之间搞“骑墙”的策略,是走不通的。想一边靠着美国的军事安全保护伞,一边又想无条件地分享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红利,只会是两头不讨好。
这番话很直白,几乎没有给外交辞令留下太多空间。但当时的冯德莱恩和她身后的布鲁塞尔官僚们,显然没能准确评估形势。
他们或许认为,这只是中方对欧盟制裁的一次常规性抗议,可以通过某种外交手腕来化解。他们更担心的,是如何安抚的特朗普。
他们天真地以为,可以换取关税豁免,同时又不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问题在于,特朗普政府的诉求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合作。
正是这种战略上的误判,让欧盟走向了一个从不讲究“平等伙伴关系”的谈判桌。
协议中最刺眼的一条,是那份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大单。在随后的辩解中,冯德莱恩反复强调,这是为了“保障欧洲的能源安全”,是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必要步骤”。
欧盟的能源战略初衷,本应是实现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以避免被任何单一供应方扼住咽喉。
可这份协议,却让“多元化”彻底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实际上是迫使欧盟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无缝切换到了对美国的单一依赖。更糟糕的是,这是一种成本高昂得多的依赖。
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均价,俄罗斯通过管道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成本约为每立方米0.32欧元。而从美国跨洋运抵的液化天然气,到岸价格每立方米1.08欧元。
这意味着,欧洲的工业体系和民生成本,将长期承受三倍以上的能源价格。这也是对欧洲制造业根基的一次打击。从德国的汽车、化工,到法国的精密制造,都将因高昂的能源成本而丧失全球竞争力。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称这份协议将加速其欧盟去工业化的进程。
不仅是欧盟的工业化,冯德莱恩口中的能源安全,实际上也是用欧洲民众和企业的未来,为美国的能源资本家买单。
协议细节公之于众后,欧盟内部的反对声浪几乎是瞬间爆发。
对于这份协议,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指出,15%的统一关税是此前平均水平的四倍,这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欧洲经济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
法国总理贝鲁在国民议会发言时,将这一天形容为“欧洲的黑暗一天”,认为协议出卖了法国的农业利益。
在意大利,前总理孔特公开批评冯德莱恩的谈判表现是“灾难性的软弱”,完全没有顾及南欧国家的经济。瑞典外贸大臣杜萨则对媒体表示,这是欧洲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高贸易壁垒,是一次彻底的战略投降。
这场来自议会、主要成员国、南北欧乃至东欧的全方位批评,清晰地表明,这份协议在政治上是不可持续的。
这份欧盟和美国的协议,与其说是贸易上的失败,不如说是一次惨痛的代价。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中间道路”让你安稳“骑墙”。
最后,总归还是要普通人来买单。
信息来源:特朗普重大宣布: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透露新协议关键细节2025-07-28 金融界
信息来源:刚刚!欧盟突传放弃!特朗普最新发声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时谦2025-07-07 19:35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