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秘密营救

视频加载中...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抵抗仅持续18天,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里,是谁在坚持抗日?书写了怎样的英雄史诗?如今,这段历史又是如何被悉心守护的?新华社四集微纪录片《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带你跨越时空,重温那些动人心魄的香江传奇。

1942年1月,日军占领下的香港。一位“盲人”老者在两位女子的护送下,通过日军的一道道岗哨,前往码头等待撤离香港的船只。这位“盲人”老者是乔装打扮后的电影导演蔡楚生,护送他的女子一位是妻子陈曼云,另一位名叫巢湘玲,她们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1940年,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大批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后,积极开展抗日活动。香港沦陷后,他们的处境万分危急。

1941年12月至翌年春,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香港、广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对被困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等800余人展开了“秘密大营救”。蔡楚生就是被营救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乘船经长洲岛到澳门,再辗转去往大后方。

2015年,年逾九旬的巢湘玲在香港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近年来,包括巢湘玲女儿在内的多名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人组成寻踪小组,走访长洲等与香港抗战历史有关的地点,希望挖掘出更为全面丰富的历史记忆,让先辈们的抗战印记被更多人看见。

寻踪小组在多次实地勘察、查询档案后,整理出厚厚的研究报告,推动相关抗战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我希望更多年轻人知道,课本上一句很平淡的话,对于很多历史人物来说就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寻踪小组成员黎诗雅说。

编导:李俞辉、查文晔、李小卉

记者:查文晔、李俞辉、阎月巧

参与记者:曹霁阳、褚萌萌

摄像:梁嘉骏、刘展威、许朗轩

配音:王帅龙

包装:李小卉、邓冰雪、李俞辉

鸣谢: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

联合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历史   香港   记忆   秘密   新华社   日军   民主人士   爱国   文化界   小组   盲人   老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