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003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王今年才60岁,却总是忘东忘西,连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都要写在纸上。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可在一次单位体检后,医生却提醒他:可能是缺了一种维生素。
“哪种维生素还能管脑子?”老王满脸疑惑。
其实,大脑衰老不只是年龄惹的祸。有种维生素,被誉为“脑黄金”,它的缺乏,可能正是你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幕后黑手——它就是维生素B12。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电脑,神经传导、脑细胞修复、能量代谢都离不开维生素B12的参与。
但问题是,这种维生素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只能靠食物摄入。一旦缺乏,大脑最先“掉链子”。
权威研究发现,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
· 记忆力下降
· 注意力涣散
· 情绪波动
· 甚至出现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障碍

根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年发布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在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中,B12缺乏的比例高达30%以上。
也就是说,每3个记性变差的老人中,可能就有1个是缺B12!
很多人一开始记忆力变差,总觉得是“老年痴呆”的前兆,赶紧上医院做脑部检查。

结果一查,脑部结构没问题、神经元也还正常,就是维生素B12水平偏低。
医生称这种情况为“功能性认知障碍”,说白了,就是脑子没坏,但“营养不够”。
而维生素B12,正是大脑维持年轻状态的“燃料”。它可以:
· 帮助合成髓鞘(保护神经的“绝缘层”)
· 参与神经递质的生成(比如多巴胺、5-羟色胺)
· 维持脑细胞代谢的正常运转
缺了B12,大脑就像断电的电脑,反应慢、指令乱、记忆差,久而久之,真的容易“提前老年化”。

不是每个人都容易B12不足,但下面这几类人,中招的概率特别高:
1.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效率会显著下降。不少老人吃得再好,也吸收不了足够的B12。
2. 素食者
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比如肉类、蛋类、奶制品。长期素食的人,如果不注意补充B12,很容易严重缺乏。

3. 肠胃不好的人
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长期服用抗酸药的患者,胃黏膜对B12的吸收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隐性缺乏”。
4. 长期喝酒的人
酒精会影响B12的储存和代谢,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脑力退化往往来得更早。

如果你总是觉得“精力不够、脑子不转、容易烦躁”,可能不是“状态差”,而是B12在偷偷报警。
常见症状包括:
· 记忆力变差、反应迟钝
· 手脚麻木、刺痛感
· 情绪低落、容易焦虑
· 舌头发红、口腔溃疡
· 经常乏力、头晕
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损伤,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认知退化。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比例超过40%,但真正意识到问题并补充的不到10%。
1. 多吃“富B12食物”
维生素B12的“富矿”主要集中在动物性食物中:
· 动物肝脏(如猪肝、牛肝)
· 瘦肉类(猪肉、牛肉、羊肉)
· 鸡蛋、牛奶
· 贝类、鱼虾等海产品

特别提醒:肝脏虽然B12含量高,但胆固醇也高,建议每周摄入不超过1次,每次50克以内。
2. 必要时补充营养补剂
对于素食者、吸收功能差的老年人,医生建议在专业指导下服用B12补充剂,比如甲钴胺片或维生素B12片。
市面上一些“B族维生素复合片”中也含B12,但剂量较低,不适合治疗性补充,更适合日常保健。

3. 检测血B12水平,别盲目补
不是越多越好。血清维生素B12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200~900 pg/mL。低于200,说明明显缺乏;高于900也可能存在代谢异常。
如果你已经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等问题,建议到医院检查血B12水平,再决定是否需要干预。

维生素B12是大脑的“守门员”,但真正想让脑子年轻、不退化,还得靠“内外兼修”。
以下是三甲医院神经科医生给出的护脑建议:
· 均衡饮食:不仅要补B12,还要保证蛋白质、叶酸、DHA的摄入。
· 规律作息:睡眠不足会加速大脑老化,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
· 持续学习:动脑是最好的“抗衰药”,学点新东西、保持好奇心,大脑会更活跃。
· 多动身体:运动能促进脑血流,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很多人担心“脑子不灵了”,以为是老了,其实可能只是缺了点B12。
它不像咖啡那样立竿见影,但却是维持大脑长期清醒的“基础设施”。别等到记忆力大跳水才想起补救,让大脑年轻10年,从今天开始补对营养。
参考资料:
[1] 《维生素B12缺乏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年第56卷第4期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2)》. 中国营养学会
[3] 《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与治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21年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