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铜市场可谓热闹非凡。沪铜主力 2505 合约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高开高走,涨幅在 2% 至 4% 之间肆意驰骋。长江现货铜价也不甘示弱,大幅上扬。就拿上海、广东等地区来说,现货铜价格的涨幅就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子蹿升了约 2900 元 / 吨 。这价格的波动,让市场各方都绷紧了神经。
那么,是什么在背后推动着铜价这趟 “过山车” 呢?供应端的收缩,无疑是那只强有力的 “推手”。全球铜资源的供应就像是一条逐渐变窄的河流,水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美国加征进口铜关税的预期,犹如一把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全球铜市场贸易格局陷入了混乱。非美地区的供应愈发紧张,仿佛是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全球铜资源的供需缺口正如同一个不断被拉大的裂缝,越来越大。高盛早前发布的研报就像一个预言家,预测铜价将在未来两年内再度攀升,甚至可能冲击历史新高。还有分析师大胆预测,到 2025 年,铜价或许会像火箭般飙升 75% 以上。这一系列的预测,让人们对铜市场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然而,在这高铜价的压力之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却面临着 “贫铜富铝” 的尴尬资源困局。中国的铜储量,在全球这个大 “蛋糕” 中,仅仅占了 4% 的一小角,而智利、秘鲁、澳大利亚三国,就像三个 “大胃王”,合计占比超过了 40% 。目前,我国铜资源进口依赖度超过 80%,这就好比一个人大部分的食物都要依赖从外面获取,一旦供应出现问题,就会陷入困境。
可别小看了铜,它在电力、通信、电气等众多关键领域及核心产业中,就如同人体的血液一般,至关重要。随着国家 “以铝节铜” 战略的深入推进,寻找一种能够有效缓解铜资源困局的材料,成为了当务之急。而铜铝复合材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 “钥匙”,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铜铝复合材料领域的佼佼者,研发的铜铝复合材料,如复合导电排、复合导电棒等产品,在输配电、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通信电气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产品应用在相关设备的关键导电部件中,能够像一个高效的 “节约大师”,节约铜资源 40% 左右,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35% 左右 。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及这些成果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在展示自己精心培育的花朵。
那么,铜铝复合材料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巧妙的 “组合体”,外层是铜,内层是铝或铝合金 。这种设计融合了铜优良的导电性和铝突出的轻量化特性及成本优势,可谓一举两得。使用孚信达公司出品的铜铝复合材料,不仅能凭借突出的性能优势降低成本、实现轻量化,还能在确保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像一个节能小卫士一样,实现节能降耗。
在航空航天、海工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机电设备等领域,与之相关的电源系统、电气系统、接触网系统等使用孚信达的铜铝复合材料产品,效果同样显著。可以实现减重 20% 左右,降低成本 35% 左右,就像给这些设备穿上了一件既轻便又实惠的 “新衣”。
但你知道吗?高性能的铜铝复合材料,曾经长期被国外 “垄断巨头” 牢牢把控。在过去,我们只能依赖进口,而且价格昂贵得如同天价。就好比在一条道路上,只有别人有钥匙,我们只能花大价钱从他们那里买路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研发兼具高性能与低成本的铜铝复合材料,成为了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孚信达公司就像一个勇敢的 “探险家”,精准地洞察到了这一行业痛点与国家战略需求。早在 2007 年,他们就坚定地锚定了铜铝复合材料赛道,从此踏上了为众多高端装备产业提供变革性材料解决方案的征程。如今,孚信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铜 - 铝复合材料、铜 - 铝合金复合材料工业化、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企业,也是行业中唯一掌握水平连铸法量产关键技术的企业,就像一座屹立在行业中的灯塔,闪闪发光。
孚信达董事长王连忠提到,铜铝同步连铸技术,作为制备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的核心工艺,其技术壁垒之高,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长期以来让众多探索者望而却步。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孚信达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谢建新的团队深度融合,组建了一支 30 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建立了 “院士工作站”,就像打造了一个强大的 “科研航母战斗群”。
这个团队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 “开拓者”,历经无数次的理论推演与实验验证。他们在实验室里,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终于,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导体材料制造加工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铜铝同步连铸复合工艺产业化的诸多难题。团队先后承担 2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1 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 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 项国家电网总部项目 。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团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他们先后荣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手握专利 3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孚信达在标准制定领域也大放异彩,编写了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唯一的 ASTM 国际标准,同时还参编 2 项铜铝复合材料相关国家标准、1 项电力行业标准,就像为行业制定了一套规范的 “游戏规则”。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是成功打破了国外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领域筑起的技术垄断 “高墙”,让我们在这一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如今,孚信达公司拥有 4 条现代化连铸生产线,产能正在如同快速奔跑的运动员一般,加速扩充中。预计到 2027 年,产能将达到 4 万吨以上 。公司已打造出铜 - 纯铝复合、铜 - 铝合金复合两大材料种类,以及扁排、扁线、圆线、圆棒四大产品序列,构建起了一座品类丰富、功能完备的产品 “大厦”。这些产品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助力很多核心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公司 4 大系列超 100 个产品声名远扬,在国内外都备受瞩目。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电气装备、宁德时代、科华数据、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知名企业。同时,产品还通过了国际电气巨头施耐德、ABB 等公司的全球供应商资格认证,并像一只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出口至美国、泰国、印度、巴西、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孚信达的营收就像一条不断上扬的曲线,持续增长。从 2022 年至 2024 年,短短两年复合增长率达 41% 。预计 5 年内,公司产品在输配电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达到 15% 以上,在风光储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达到 20% 以上,年销量和营收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订单量有望达到 10 万吨以上 。
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规划中,比如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 规划纲要以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等,铜铝复合材料产业都被清晰且明确地提及,足见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就像一颗被精心呵护的种子,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深入剖析国内铜消费结构,我们会发现,电力行业在其中就像一个 “大胃王”,占据着极为突出的地位。导体材料领域对铜的需求极为旺盛,大多数的铜资源都被其 “收入囊中”。根据有关专家的研判,当国内铜消耗量攀升至 900 万吨这一量级时,其中约 600 万吨的铜需求能够借助铜铝复合材料实现有效替代 。
基于此,铜铝复合材料所催生的市场规模相当可观,可达每年 350 万吨。倘若按照产品每吨 8 万元的综合产值标准进行精准测算,那么铜铝复合材料产业的年总产值将突破 2800 亿元这一高位,其市场潜力就像一座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宝藏,超乎想象。
孚信达公司董事长王连忠表示,孚信达将继续发挥其在铜铝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与市场领先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产品应用边界,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进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产业升级以及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知名投资人、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说道,孚信达项目属于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司十余年磨一剑,构建了贯穿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完整技术体系,不断推进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产品良率高达 82%。在国网项目规模化应用后,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从攻克连铸复合工艺的技术壁垒,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突破,到成功替代进口材料,孚信达塑造了材料革命的一种范式。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以铝节铜’战略,这是创投基金应有的价值坚守,也是我们向孚信达注资赋能的重要逻辑。国科新能创投将通过产业资源赋能、创投资本推动的方式,为企业持续提供全方位的赋能服务。” 方建华如是说。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