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包括日本在内的14国发出关税通知函,声称自8月1日起征收高达25%-40%的惩罚性关税,通知函首先送达的便是日本。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曾经最听话的亚洲盟友日本,这次不但没低头,反而摆出一副“掀桌子”的架势。
这场看似单方面的施压博弈,最终却演变成多边反制的震荡浪潮。日本首相石破茂一反常态,不仅拒绝在谈判桌上妥协,还亲自喊话“我们不会接受任何损害日本制造业的协议”。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切得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说起。
回顾这场冲突的导火索,还得看特朗普的老谋深算,为了给“制造业回流”造势,他抛出了所谓“对等关税”原则,对任何对美顺差大的国家进行高额惩罚。
在这份“黑名单”中,日本赫然在列,理由是它长期对美保持巨额顺差,于是,一纸25%的关税函飞往东京。
不仅如此,特朗普在随函“特别备注”中还警告,若日本反击,将直接加码至35%乃至40%。这不是什么讨价还价,而是赤裸裸的勒索——典型的“要么交钱,要么关门”。
日本受到的打击并非小事,光是在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的汽车数量就达137万辆,占对美总出口的三分之一。
一旦税率生效,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光学材料等支柱行业的利润将瞬间缩水。
特朗普对日本开出的条件极具压迫性,不仅宣布加征高达25%的关税,还一度暗示如果日本不配合美方推动制造业回流,就可能面临更高惩罚税率。
可问题是,这次日本并不打算继续当“沉默的受害者”。
信函发出后,石破茂确实第一时间召开了首相官邸综合对策会议。
根据《腾讯新闻》报道,石破茂在会上明确表态,对美方公布的关税信息表示“非常遗憾”,并强调日本政府将继续推进磋商,争取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会评估美方措施带来的冲击,采取有效手段减轻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过去日本在美日关系中一贯表现出的“克制”“务实”,这次似乎彻底破防。
日本政府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派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前往华盛顿,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了部长级会谈,双方就美国关税措施进行了坦率的讨论,并确认将继续进行建设性的磋商,以期尽早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内政方面,石破茂在与内阁成员讨论日本关税策略的会议上指出,尽管东京与华盛顿尚未达成协议,但谈判已取得部分进展。
对特朗普而言,他显然没料到日本的回击如此迅速,甚至高调。这位一向以“威压外交”著称的前总统本想打一场“拿捏盟友”的胜仗,却在第一回合就被当头一棒。
更令人意外的是,日本不光嘴上不服软,还悄悄亮出了三张“压箱底”的王牌。
大家不要忘了,日本是全球第一大美国国债持有国,手里攥着约1.1万亿美元的美债,这意味着,日本只要在关键节点释放一部分债券,便足以对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业内传闻称,若关税正式落地,日本不排除分阶段减持更多美债,这无异于把美国财政“心脏”放上了交易桌。
再者就是,日本可以针对美国芯片产业出手,美芯片产业看似强大,实际上在供应链上对日本高度依赖。
日本不仅掌握全球超过50%的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其在光刻胶、高纯硅片、感光材料方面更是拥有世界级垄断优势。
如果日本在关键时点收紧对美出口或调整价格机制,将对美国的芯片制造、军工系统以及AI企业的供应链造成系统性干扰,也难怪有分析师直言:“如果中日联合限制稀土+材料,美国将寸步难行。”
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的产业转移计划。
中国市场对健康老龄化、生物医药技术的关注不断升温,包括多家日本企业在内的生物科技公司正逐步加强与中国在研发和市场端的合作。
作为亚太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上海吸引了大量国际医药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其中不乏来自日本的生科企业参与抗衰老技术和功能性营养品的本地化合作项目。
不止如此,日本也在悄然推动与东盟、印度的新合作,提升本币结算比例,削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换句话说,曾被视为美国“投资基地”的日本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表明其态度。
就在日本面对美方压力几近崩盘之际,一个来自东方的决定,成了意外的“拯救”。
6月29日,中国海关宣布,有条件恢复部分日本地区的水产品进口,这一消息对日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解禁并非简单“松口”,而是建立在长达两年监测与严格标准之上,中国方面强调:解禁建立在科学数据基础上,同时将强化源头追溯、抽检机制,要求所有企业重新注册、递交放射性检测文件。
事实上,中国市场的重新开放,不仅为日本水产业“续命”,更为其赢得了谈判时间窗口,一位日本官员透露:“如果中国不解禁,我们在8月1日前根本没有回旋余地。”
这场关税战,不仅让日美裂痕暴露无遗,也催生出另一种可能:亚洲力量的联合。
在国际舞台上,鸠山由纪夫的声音再次引发讨论,这位前日本首相在世界和平论坛上呼吁中日韩建立独立的自由贸易区,“不再被美式霸权牵着走”。
他指出:中日韩三国经济体总量已接近美国,且在人口、产业、市场方面高度互补,若能联手,不仅可抵御外部冲击,还可在芯片、环保、能源等领域形成替代系统。
三国一旦形成“芯片联盟”,足以挑战西方主导的垄断结构,与此同时,美国却在削减“美日韩军事同盟”投入,并取消原定的“2+2”会谈,理由竟是“日本未提高军费”。
换句话说,亚太棋局已悄然翻转。
总而言之,贸易战没有赢家,如果美国始终用着当前“关税大棒”的政策,必定会遭到反噬。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源来自:
北京日报:2025-7-8关于“石破茂:非常遗憾”的报道
凤凰网财经:2025-7-8关于“美日关税政策有变?石破茂:信函内容或可调整”的报道
大众日报:2025-7-8关于““最后的通牒”?特朗普向日韩等14国再挥“关税大棒“”的报道
央视网:2025-6-29关于”海关总署: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