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网友在九三阅兵式上,听到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可能不少人对“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感到有些疑惑:不是常说“八年抗战”嘛,怎么又变成“十四年抗战”了呢?
其实,“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早在2017年就已经明确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就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函件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还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进行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均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本质上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起点的界定不同而已,两者并不矛盾。
“八年抗战”的起点是,以1937年的 “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共持续了8年。这种表述侧重的是全国性抗战的阶段,“七七事变” 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因此 “八年抗战” 的说法曾长期被广泛使用。
“十四年抗战”的计算起点是以1931年的 “九一八事变” 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段时间持续了14 年,比“八年抗战”多出了6年的时间。这种表述更完整地涵盖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因此“十四年抗战”能够更全面地体现中国抗战的整体性,包括 “局部抗战” 和 “全国性抗战” 两个阶段。
我们先对九一八事变进行简单回顾: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在中国东北沈阳城郊的柳条湖地区,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了一场爆炸,摧毁了一段南满铁路铁轨。南满铁路铁轨的经营权原本属于俄国,但是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在中国东北的 “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经营权及沿线的相关权益转让给日本。
既然如此,日本关东军为啥要炸毁这段铁路呢?简单说,就是为了找一个入侵中国的借口。关东军将这场爆炸的“锅”甩给了中国的东北军。爆炸发生后,关东军开始谎称东北军袭击铁路守备队,随即命令部队向东北军北大营、沈阳城发起进攻。仅用一天的时间,关东军就占领了沈阳,四个多月以后完全控制了东北,实现了关东军闪电占领东北的战略构想。
这个关东军既然是日本的军队,为啥盘踞在中国东北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就需要提到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是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两个国家交火的地点就在中国东北。战争结束后,日本与俄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国将其在中国东北的两项核心权益转让给日本,一是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经营权,二是旅顺、大连的 “租借地” 。随后,日本以 “保护南满铁路和租借地安全” 为借口,向铁路沿线和租借地派驻军队,名义上是守备队,实则是日本在东北建立的军事桥头堡,这就是关东军的前身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周全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矿产资源匮乏,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与生俱来。为了生存,怎么办?只能选择对外扩张,目光就瞄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早在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就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单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东北,当时称为满洲,因地理位置重要、煤炭、铁矿、粮食等资源丰富,在日本人眼里,东北的矿产是日本工业化的 “燃料库”,粮食是其人口增长的 “粮仓”,控制东北就能解决日本资源匮乏的短板。这也就是关东军蓄意制造事端的根源了。
当时守护东北地区的军队是东北军,学过历史的网友都知道,东北军是 张作霖靠地方势力起家、以东北为地盘建立的武装,士兵大多是东北本地人,将领也多是张作霖的同乡或心腹,地域归属感极强,是东北人管东北事的一支武装力量。由于日本人惧怕张作霖,就设计炮制了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炸死了。东北军一日不可无帅啊,老子英雄儿好汉,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就接过了帅旗。因此,九一八事件发生的时候,东北军的最高长官就是张学良。
当时的北大营驻守着东北军的第七旅,人数大约有7000人,装备不算落后,还算比较精良。但张学良,因为判断失误,曾下达过不抵抗的指令,让前线官兵陷入被动。尽管如此,日军起初的进攻并不顺利,甚至一度被东北军的零星反抗击退,但随着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北大营的防线逐渐被突破。至9月19日清晨,东北军士兵伤亡数百人,而日军仅付出数十人伤亡的代价,就让北大营陷落了。短短四个多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境沦陷,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陷入日军的殖民统治,开始了长达14年的苦难岁月。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这些抗日武装用简陋的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哪怕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也始终没有放弃。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靠棉絮、树皮充饥,直至壮烈牺牲;赵尚志将军多次率部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满洲国的治安之癌”。他们的抗争,正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 “第一缕星火”。
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了这段抗战历史,虽然是局部战争,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但已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并且是中国人抵御日本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东北义勇军、东北抗联等武装在极端艰难条件下做出的长期坚持与巨大牺牲,是绝对不能忘记的。
只有将1931-1937年的局部抗战与1937-1945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体现中国抗战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