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金山城市魅力,展现金山新形象、新魅力、新体验,金山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谁不说俺家乡好!打卡金山,烟火家乡》全媒体节目。5月23日,第五期,一起走进金山卫镇。
节目完整内容将于今晚在金山电视台《金视新闻》播出时段后播出,您也可以关注i金山视频号收看完整视频。
每年4月,位于金山卫镇横召村的善晨蜜梨园总会迎来“雪落枝头”的盛景。千亩梨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雪铺满田间。这段时间,游客们穿梭于花海间,或着汉服定格古典雅韵,或在露营天幕下享受烧烤美食,孩童们追逐着风筝在草坪上奔跑,欢声笑语回荡在梨树林间。
据介绍,金山卫镇以梨为媒,培育“善晨蜜梨”品牌,同时在瑾雄合作社的牵头下成立柑橘产业联合体,打造“卫美人”柑橘,积极推动“卫稻香”大米和“卫好柿”甜柿品牌建设,联动区域小皇冠西瓜、黑津西瓜、五彩番茄、红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春赏梨花、夏品西瓜、秋摘蜜橘、冬尝羊肉”的四季体验。
穿过梨花大道,便来到星火村的果蔬采摘园。一串串小番茄挂在枝头晶莹剔透,草莓大棚里弥漫着香甜气息。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亲手摘下颗颗饱满的果实,体验“从田间到舌尖”的新鲜。
除了现摘现吃,园里还提供果蔬礼盒包装,让游客把田园风味带回家。这些年,金山卫的农产品从“论斤卖”到“包装卖”,靠的就是绿色种植和品牌打造,周边老百姓的腰包也跟着一起鼓起来。
说起金山卫镇的“流量担当”,非“张桥羊肉”莫属。沿着金石南路驶入张桥羊肉街,六家特色羊肉馆鳞次栉比,橱窗里挂着的酱红色羊肉香气扑鼻。正值饭点,店内座无虚席,食客们大快朵颐,桌上的白切羊肉、红烧羊蹄、羊杂汤冒着热气。
相传,张桥羊肉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将领胡宗宪和戚继光退敌前曾和当地百姓摆下军民大宴,烹食张桥羊肉,以张桥羊肉犒劳将士。2012年,张桥羊肉制作技艺入选金山区非遗名录,每年冬至前后举办的张桥羊肉美食文化节吸引长三角食客慕名而来。
如今,张桥村不仅打造了15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馆,还建成40.76亩本地羊养殖基地,年消费山羊3600多只。“DZ钱梅线”公交的开通,更让上海市区、浙江平湖的食客可直达羊肉街,实现“早上在上海喝汤,中午在金山吃羊”的跨城烟火体验。
另一边,午后的钱圩学校传来悠扬歌声,非遗传承人正带着孩子们学唱金山卫田山歌。“啥鸟飞来节节高,啥鸟飞来像双刀……”稚嫩的童声与醇厚的乡音交织,再现农耕时代的劳动场景。作为上海市非遗,金山卫镇田山歌以稻作文化为根基,歌词里藏着节气农事、民俗风情,如今通过“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在新一代手中延续香火。
离学校不远的八字村鲜切花基地,则是另一番浪漫景象。温室大棚内,玫瑰、洋桔梗、向日葵等花卉竞相绽放,工人们熟练地修剪、包装,一束束鲜花将运往上海及华东地区的电商平台。“今年八字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计划打造‘花田打卡+DIY插花’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买花,还能沉浸式感受花艺之美。”基地负责人介绍。
从千亩梨园的春日盛宴,到张桥羊肉的烟火江湖;从田山歌的千年乡韵,到鲜切花的浪漫经济,金山卫镇用“卫”文化的厚重底蕴与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勾勒出一幅“古城新镇”的时代画卷。
记者:杨惠聪、朱磊
编辑:俞萝寅
责编:俞岚婷、程佳域
审核:陈建军、林堃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