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甘肃博物馆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的《馆藏画像砖病害与图示》《文物衍生价值利用指南》等2项地方标准获得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馆藏画像砖病害与图示》地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是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高台县博物馆。甘肃在东起陇东、西至河西的一千多公里广袤大地上,分布着大量画像砖墓,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很多画像砖。画像砖多以写实的风格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研究甘肃地方历史、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出土的画像砖大多收藏在文博机构,这些馆藏画像砖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威胁着画像砖的稳定,且有些病害仍在继续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馆藏画像砖类文物的病害调查与文物修复,为画像砖类文物的认定、分类、评估以及方案编制、修复档案记录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引导,甘肃省博物馆组织起草了此项标准。
此项标准界定了馆藏画像砖文物的相关术语和病害类型,规定了馆藏画像砖文物的病害图示,系统梳理出了24种病害类型,并一一对应列出了病害图示、照片、病害调查示例。此项标准的发布为馆藏画像砖文物的病害调查、保护修复等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和依据,解决了目前馆藏画像砖病害调查评估中的局限性。标准的发布彰显了西部地区画像砖文物保护研究的特色,有效地填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馆藏画像砖文物病害与图示研究的标准空白,有效地解决了馆藏画像砖文物病害研究中存在的识别不规范、缺乏图示与示例等问题,既能为我省馆藏画像砖文物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为馆藏画像砖文物的调查、认定、分类、评估等文物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为周边省区相同类型馆藏画像砖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标准规范。
《文物衍生价值利用指南》地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是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衍生价值利用和产品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以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文博单位以及相关文创企业纷纷涉足文物衍生产品领域,通过将文物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物衍生产品,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目前文物衍生产品设计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存在设计粗糙、文化内涵表达不准确、知识产权保护不规范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文物衍生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也不利于文物衍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利于文物衍生产品的良性、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甘肃省博物馆组织编写了《文物衍生价值利用指南》地方标准,此项标准的发布对于我省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培育商标品牌人才,全力推动品牌建设与优势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起了良好的助力。也为促进文化文博领域文物和文化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文物衍生价值利用和衍生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文/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赵亚军)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