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缺#
贺兰山,蘑菇也妖娆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秋日的贺兰山,郁郁苍苍,森林密布,绿色遍野
而在这遮天蔽日的绿色中,珍藏着无限宝藏
秋日登山,不仅康健身体,提高耐力
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见识和采摘各色蘑菇
金山银山贺兰山
世界有三部分组成: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还原)者
有了细菌,才有我们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大千世界
把蘑菇归纳为菌类,可见其本质和功效
珍爱山林,多亲近一条腿的生命
走进贺兰山原始森林深处,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尤其是那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蘑菇,一眼欢心
在这绿色葱茏中,蘑菇也妖娆
走进贺兰山,心情就是愉快的
每一片绿都让人喜悦
每一朵花都让人注目
穿山越林,自由自在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阳光洒暖,气息清新
真正的体验累并快乐着的境界
当有蘑菇出现时,人们的关注和欢喜,便全在它们身上了
这是地星,像一颗颗大眼睛
此刻,它们已然成熟
满肚腹的孢子(粉末),只待更久远的传播
珊瑚菌,也被人们称之为鹿角菇,优良的可食用菌
不过,在贺兰山二百多种各色蘑菇中
它已经引不起人们多大的关注和兴趣了
因为,还有更优质美味的松口蘑、紫蘑菇等着人们呢
松口蘑,俗称鸡腿菇,贺兰山松茸
它们是秋日贺兰山菇群中的主力
不论是生长分布还是个头、营养价值
都是贺兰山名列前茅的
因而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首选
这是生长成熟,伞盖完全张开,即将融化的鸡腿菇
它们的伞盖最大能有三四十公分
伞盖下黑色的皱褶里满是成熟的孢子
那是它们传播生命的种子
一个成熟的伞盖中,会有百千万个孢子
为了生命的延续,它们选择以巨大的数量广泛传播
努力了,总会有收获
贺兰山灰香菇,其香味浓郁,肉质细腻
但由于伞盖薄,枝杆细,加之颜色暗淡
人们一般都选择视而不见
看这样的颜色就让人喜欢
它就是贺兰山号称小人参的紫蘑菇,学名紫色丝膜菌
顶部的粘液和伞盖下的丝膜是它们最大的特点
随着伞盖的张开,阳光的照射
顶部的粘液逐渐晒干,形成一层亮色的保护膜
是的整个紫蘑菇看起来光彩照人,富贵妖娆
从这儿可以看到它们的生长环境及形态
伞盖张开前,他们是抱着团的、整个表面涂满粘液的疙瘩
似乎紧紧守护着伞盖下的那些丝膜,那是它们生命的种子
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丝膜,所以丝膜菌名副其实
菌丝中严密守护的,是紫蘑菇的孢子,它生命的种子
多像生活中,我们对婴儿的呵护
每年秋季,银川很多人从祁连山收购来大量的紫蘑菇
假称贺兰山紫蘑菇在售卖
从外形上看,一般人是辨别不出来的
只有长时间采摘和接触贺兰山紫蘑菇的人才能辨别
一是祁连山紫蘑菇伞盖下无丝膜
二是祁连山紫蘑菇伞盖上无粘液,因而一般干净
而贺兰山紫蘑菇因伞盖有粘液,生长过程中上面粘了很多枝叶苔藓泥土
看起来不那么整齐和干净
真正的内涵,从来不是你所能一眼看到的
贺兰山紫蘑菇的生长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必须有松林,二是要有阳光
丝膜让它们有了灵气
阳光让它们有了光彩
虽然叫紫蘑菇,没有阳光的照射,它们依然是苍白的
他们的孢子与贺兰山青海云杉的根须共生,才能生长
因而,人工在温室及其它环境食无法培育的
这也是它们珍贵的原因
称之为山珍一点也不为过
贺兰山的蘑菇都有它们的海拔和地域分布的
一般的杂菇都生长在海拔两千米左右的森林、山坡
海拔两千二到两千五,是鸡腿菇的领地
而要想见识紫蘑菇,必须爬到海拔两千七百米以上的高度
相对寒冷,阳光充足,那是它们的领地,
松乳菇,也称松菌,有些人也叫钢棒
圆形的伞盖,伞盖下淡淡的粉黄色
折断后断口及伞盖下微微发绿
在云南、四川,这些都是上好的,被人们采来用于销售的野生菌
它们往往与紫蘑菇同时生长和出现,数量庞大
在贺兰山,却被人们嫌弃,视而不见
这是标准的松乳菇,松菌
如果专门采集收纳,晒干后炖菜
其实也是很美味的
蜡伞类蘑菇,其实是可食用的
因其发脆,容易裂碎
加之那有点黝黑的身形
不为人们喜欢
这是已经成熟的莫尔马孛
它的肚腹中现在是一肚子的粉末
那是它的种子(孢子)
那些粉末有止血清热的功效
所以,从药理上来说
马孛类蘑菇,它们属于药食类菌菇
这些一般统称为贺兰山杂菇
有杯伞,麟伞、蜡伞类
也有列盘、麟盖、构菌类
很多虽可食用,但大小、薄后、口感
采拾及运输、储藏性都较差
一般人们只是拍拍看看罢了
蘑菇的生长,大多是抱团的
只要有孢子存在,加上合适的湿度和温度
无论地表光秃还是丰盈
它们都会生长,无悔时光
锈伞类蘑菇,林下群生
及其脆弱,触手即碎
微毒,无食用价值
脆和毒,也许那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网纹马孛,团聚的代表
总是成片的抱团生长
生怕落单遗失了哪一个家族成员
图为正在生长和已经完全成熟,即将消散的网纹马孛
生死的对比如此强烈,生也勃勃,死也安然
即将凋谢的马孛
一旦腹中的孢子细粉散发完毕
它也就形消皮散,消匿于无形
小皮伞,光影下
清新,透亮,迷彩
以前没太注意的蘑菇品种经查,应该为橙黄蜡伞
橙黄色菌盖,直径1-2厘米,表面光滑或有细微斑点
喜欢生长在苔藓丰富的针叶林或混交林腐殖质上
侧耳属平菇,菌盖直径3-10厘米
呈扇形或贝壳状,表面光滑带细微绒毛,边缘内卷
它们通常密集簇生长在阔叶树枯木基质环境
可食用,只是比较脆,不易采摘和携带
据说涮火锅不错
即将凋谢的珊瑚菌
再过些时日,连这些黑色的痕迹也没有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留痕迹在人间
裂盘菌,也俗称木耳菌
只是,没有木耳的柔韧
虽可食用,但在贺兰山松茸及小人参面前
似乎都失去了价值
鸡腿菇的生长周期相对比较长
从七月初到九月底
只要温湿度合适,会不断的冒头生长
前赴后继,只为生命的延续
又见紫蘑菇,每一颗都让人心动,眼前一亮
紫蘑菇,一个有阳光照射,一个被苔藓遮蔽
没有了阳光,就少了一份生命的光彩
登山采蘑菇间隙,总有风景入眼入心
赏心悦目,宽慰胸怀,愉悦身心
密林中,五彩的风马,献给大山
祈愿风调雨顺,大山茁壮
站在贺兰山主峰山脊看银川
山裹氤氲,城市霭霭,就在眼前
山高不阻路,只遮风挡尘
铁线莲,清新,靓丽
像新生的婴儿,生气勃勃
高山龙胆,典型的藏药
这份纯洁的兰
献给妖娆的蘑菇,多彩的贺兰山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