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2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

一阵秋雨后,上海市静安区的公园小径上,晨曦刚刚透过树叶洒在地上。65岁的王阿姨照例早早出门,与她的姊妹团跳着广场舞,汗珠顺着额头流下,脸上却满是笑意。再往旁边看,52岁的刘大叔独自快步走着,时不时掏出手机看步数,坚持每天“冲一万步”打卡。公园里各式各样的锻炼身影,藏着无数控制血糖的“秘方”。

但你可曾想过:同样是运动,为什么有人血糖越控越平稳,有人却收效甚微甚至身体吃不消?一年前还意气风发的李大叔,因为“狂走万步”,导致腿脚不适,血糖却迟迟不降,反而心生困惑。难道运动降糖也分“门道”?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重磅研究,彻底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不是所有运动都能有效降糖,有两种运动方式,降血糖效果尤为突出。而且,坚持这两项运动,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竟然能降低74%!到底是哪两种运动,能让血糖管得这么牢?广场舞和快走算不算?对于高血糖、糖尿病乃至普通人来说,具体如何科学规划运动,才能最大限度获益?

你可能不知道,运动降糖其实有很多“误区”。尤其是第2点,很多人都做错了。

运动降糖真的有“实锤”?来看权威研究怎么说

多数人认为:“血糖高就是吃多了,管好嘴、迈开腿,血糖自然就下来。”但许多“万步达人”会发现,坚持走路,血糖却没降多少,甚至越走越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设想一下,运动强度、时间、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展开的大样本研究,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和《Diabetes Care》期刊。研究纳入逾4万例国人参与,系统对比了各种运动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核心结论极具冲击力:日均完成1小时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尤其是包括快走和抗阻训练,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较“几乎不运动者”下降74%(P值<0.01, 95%置信区间)。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每周244分钟中等有氧运动157分钟高强度训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1%,远超单纯饮食调控及轻度运动组(均值下降仅为0.38%)。

专家进一步说明,这两种运动的降糖机制分别如下: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有效提升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葡萄糖入血→入细胞的转换,短时间内便能看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双重下降。

抗阻训练(如哑铃操、弹力带锻炼): 增强骨骼肌质量,扩充“葡萄糖储存库”,即便静息时,肌肉也能帮助“消耗”掉部分血糖,有助于长期血糖平稳。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一味追求步数,无休止“刷万步”,反而可能招致关节损伤、血糖波动、下肢血循环问题等隐忧。真正有效的运动,不在步数的多少,而在运动的“种类”与“强度”

坚持“正确运动”,2个月后,身体可能出现这些惊人变化

按照上海交大运动处方,标准执行2~3个月后,无数高血糖、糖尿病人群收获了看得见的健康回报。

血糖水平稳定,恶性波动明显减少

一项涵盖326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坚持每周244分钟中等强度运动+2次抗阻训练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2mmol/L,HbA1c下降至6.8%,绝大多数患者实现“达标”目标。

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胰岛功能改善

运动组HOMA-IR均值较对照组下降21.5%。部分早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素用药剂量有所减少,甚至有20%的患者逐步摆脱了部分口服降糖药。

体重减轻,脂肪代谢能力增强

中老年运动者平均2个月体重下降2.7公斤,腹围减少2.5厘米,血脂指标如三酰甘油降低18%。可谓是“血糖、体重两手抓,健康事半功倍”。

还有不少参与运动试验的患者,反映“每天精神更足,睡眠变得安稳”,甚至连皮肤状态都肉眼可见地改善。这,就是科学运动降糖的力量!

你以为运动只能靠“狂走万步”?其实大多数人都误区重重!上海交大专家特别提醒:过量走路、不分时间段、无强度区分都容易事与愿违。尤其是下面这两个细节,你没做到就等于白运动。

科学降糖建议,这2招最关键,简单易行

想让运动真正“降血糖”,一定要遵循这两条核心法则:

一、选择“合适强度”的运动种类,快走+抗阻最优先推荐

快走、广场舞、慢跑等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判断标准很简单:运动时“能说话、不能唱歌、微微喘息出汗”。每次3060分钟,每周累计150244分钟效果最佳。抗阻训练指的是器械、哑铃操、弹力带抗阻等,2030分钟为一组,隔天进行12次。

二、“动”与“静”结合,注意分阶段锻炼与恢复

研究强调,运动最好安排在餐后30~60分钟,这时正好对抗餐后血糖高峰,降糖效果较餐前运动提升16.8%。运动后务必做好拉伸和恢复,切忌疲劳作战,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拉伤等风险。

另外,若血糖波动较大或合并心脏问题、下肢血管疾病的人群,运动方式一定要量力而行,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运动指导师定制方案。

只要累计运动时间达标,可以选择多个动作组合,碎片化时间也有效。

遇到头晕、四肢无力等不适,一定第一时间停下,多喝水,必要时及时检测血糖。

搭配健康饮食、药物管理,长期维持目标体重和腰围,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运动降糖的红利。

结语

无论你是刚查出血糖偏高的“新手”,还是控糖路上的“老将”,都不妨从今天起,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科学“动”起来。快走与抗阻训练,不仅能让血糖恢复平稳,整个人也会越来越有精气神。健康,其实就在生活的每一步里。

当然,个体差异始终存在,具体健康状况、最佳运动量和类型,还请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面诊咨询,结合个人体能和医学评估定制运动处方。本文所有方法和效果,基于权威研究数据和临床反馈总结,对绝大多数人有效,但并不等于人人“见效如神”,切勿盲目套用!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睡觉时的5个表现,或是“血糖升高的信号”!别忽视》. 家庭医生在线 2023-12-31
3. 《2024全新糖尿病运动处方!Diabetes Care发文:每周运动244分钟,降糖效果最佳》. 医脉通内分泌科 2024-01-26
4. 《40岁、60岁、80岁……不同年龄的人群,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 糖尿病之友杂志 2023-09-11
5. 《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2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 澎湃新闻 2024-01-12
6. 《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3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 网易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养生   上海交大   效果   血糖   强度   糖尿病   胰岛素   有氧运动   方式   患者   处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