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按老理儿,这是灶王爷张单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光景的大日子。往年这时候,灶王爷总是红光满面,捋着那把保养得油光水滑的长胡子,怀里揣着各家各户供奉的糖瓜,甜滋滋、美颠颠地驾云上天。为啥?就凭这人世间飘上来的那股子味儿——炖肉的浓香、蒸年糕的甜糯、炸丸子的焦脆,还有那最最要紧的、混着柴火气的、暖烘烘的烟火气!这味儿,就是他的功绩簿,闻着就踏实。
可今年,怪了!
灶王爷蹲在南天门外一朵愁云上,鼻子使劲抽抽,眉头拧成了个大疙瘩。“嘶……这味儿,不对啊!” 他使劲儿嗅,往年那勾魂摄魄的饭菜香淡得几乎闻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塑料薄膜的怪味、冷冰冰的消毒水气,还有一股子……嗯,又甜又腻又假模假式的味儿,听下头小年轻嘀咕,叫什么“科技狠活”、“预制菜香精”?灶王爷的胡子气得一翘一翘,怀里刚收的糖瓜都不甜了。“这……这叫我怎么写述职报告?难道写‘人间烟火气,疑似被调包’?玉帝老儿非以为我老糊涂了不可!” 他愁得直揪胡子根儿。
要说这人间,还有哪块地界能让灶王爷闻着点“正经”烟火气,就只剩下靠山屯村东头的老陈头家了。
老陈头,大名陈守根,人如其名,守的就是灶台那点根儿。他家那口祖传的大柴火灶,乌黑油亮,膛里烧着噼啪作响的松木柈子,火苗舔着大铁锅底,锅里正“刺啦”一声,爆炒着腊肉蒜苗,那镬气,直冲房梁!老陈头颠着勺,花白的头发被热气蒸得汗津津,脸上却透着满足。他这家传的小饭馆,没招牌,就靠街坊四邻几十年口口相传的老手艺撑着。谁家来了贵客,馋一口地道的家乡味,准往他这儿钻。
可老陈头也有烦心事,就是他那个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儿子,陈明。小陈脑子活络,在城里开了家“快活林”外卖店,主打一个“快”字。料理包一热,三分钟出餐,靠着网红营销,生意火爆得很。小陈开着锃亮的小汽车回村,一进老爹这烟雾缭绕的厨房就皱鼻子:“爸!您还守着这老古董呢?又脏又累!瞧瞧现在城里,都集成灶、油烟机,干净卫生!您这手艺是好,可太慢了!跟我进城享福去,我给您养老!要不,我把您这老店盘下来,装修成‘怀旧风主题餐厅’,就用我店里的料理包,再给您这老灶台当个背景板拍拍照,保准火!”
老陈头一听,眼珠子瞪得溜圆,烟袋锅子敲得灶台邦邦响:“放屁!料理包?那叫吃食吗?那是喂猪的泔水!我这灶台是吃饭的家伙什,不是戏台子!滚蛋!” 爷俩为这,没少拌嘴。
这一切,蹲在老陈家灶台后小神龛里的灶王爷,看得真真儿的,听得明明白白。他心里那个急啊!小陈那“快活林”他也去“考察”过。好家伙,后厨锃光瓦亮,一排排机器“嗡嗡”响,穿着白褂子的工人拆开塑料包,倒进机器里加热,三分钟,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饭就好了。快是真快,可灶王爷使劲吸溜鼻子——除了那工业香精味,啥人情味儿、烟火气儿都闻不着!食客们捧着塑料盒,盯着手机,狼吞虎咽,吃完一抹嘴就走,连同桌吃饭的是谁都不清楚。依附于这“人间烟火”的灶王爷,感觉自己的神力像漏气的皮球,丝丝地往外泄!他心里门儿清:老陈头这口灶,就是这十里八乡最后一点“真滋味”的火种。要是这火种也灭了,他这灶王爷,怕是要变成“光杆灶神”,神力散尽,神位不保啊!
怕啥来啥。这天,老陈头被邻村亲戚硬拉去吃寿酒。小陈瞅准机会,带着施工队“杀”回来了。“快!趁老爷子不在,赶紧改造!” 轰隆隆一阵响,那口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熏得乌黑发亮的大柴火灶,被无情地拆了,砸了,当垃圾清走了。换上的是锃亮的不锈钢集成灶、嗡嗡作响的料理包加热机、大功率抽油烟机。墙角堆满了花花绿绿的预制菜包。小陈叉着腰,看着焕然一新的“现代化厨房”,志得意满:“成了!就等老爷子回来,给他个‘惊喜’!”
傍晚,老陈头哼着小曲儿回来,一推厨房门,傻眼了。熟悉的灶台没了,熟悉的味道没了,只有冷冰冰的机器和刺鼻的塑料味。“我的灶!我的老伙计啊!” 老陈头眼前一黑,捶胸顿足,指着小陈的鼻子,气得浑身哆嗦:“你……你这个败家子!祖宗传下来的根儿,都让你刨了!滚!你给我滚!” 一口气没上来,老爷子捂着胸口,脸色煞白,竟真的病倒了,躺在了床上。
灶王爷在神龛里看得心都碎了,又气又急!神力本就衰弱,大的法术施展不了,只能憋着一肚子火,搞点“小动作”。集成灶不是方便吗?让它莫名其妙“罢工”!料理包不是香吗?加热出来不是齁咸就是齁甜,要么一股子铁锈味!油烟机不是能抽吗?让它把最后那点可怜的饭菜香味也抽得一干二净!灶王爷的本意是想让食客们怀念老味道,让小陈知难而退。
谁承想,弄巧成拙了!
“快活林怀旧主题店”后厨频发的“灵异事件”——机器无故宕机、食物味道突变、香气神秘消失——被有心人拍下来发到了网上,配上耸动的标题:“惊!百年老灶遗址惊现厨房灵异事件,是传统灶神的愤怒还是……?” 这下可好,猎奇的、探秘的、蹭流量的网红们蜂拥而至,把小陈这店挤得水泄不通!生意不但没垮,反而火爆得上了同城热搜!小陈数钱数得手抽筋,哪还顾得上病床上唉声叹气的老爹?
灶王爷蹲在冰冷的集成灶不锈钢面板上,看着楼下喧闹的人群,听着网红们对着空空如也的“老灶遗址”摆拍,再瞅瞅病榻上形销骨立、眼神黯淡的老陈头,心里拔凉拔凉的。完了,这下是真完了。自己这点小把戏,不但没帮上忙,反倒推波助澜,把这“假烟火”烧得更旺了。他抱着膝盖,把脸埋在长袍里,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神生无望。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万家团圆的日子。小陈的“快活林怀旧主题店”接了个超级大单——要给一个大型公司年会供应五百份“怀旧年夜饭”!订单金额巨大,小陈乐得合不拢嘴,就指着这笔买卖打响新年头一炮呢。后厨里,十几个料理包加热机开足马力,“嗡嗡”声震耳欲聋。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拆包、倒料、加热、装盒。
就在这节骨眼上,出大事了!
只听“噗嗤”、“滋啦”一阵乱响,十几台加热机像是约好了似的,集体冒出一股青烟,屏幕一黑——全罢工了! 刚加热到一半的料理包黏糊糊地堵在机器里,散发出诡异的味道。五百份订单,一份没出!年会那边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催,平台警告的提示音“滴滴”狂响,网上的预订页面瞬间被愤怒的差评淹没——“黑店!”“虚假宣传!”“年夜饭泡汤,赔钱!” 小陈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像被抽干了血。巨额赔偿、信誉破产、甚至官司缠身……巨大的恐惧像冰水一样浇了他一身,他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感觉天都要塌了。
楼上,病恹恹的老陈头被楼下巨大的喧闹和儿子绝望的嘶吼惊动了。他挣扎着爬起来,扶着墙,颤巍巍地挪到楼梯口。看着儿子失魂落魄的惨样,看着后厨一片狼藉的混乱,老爷子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他没骂人,只是长长地、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有无奈,有心疼,还有一丝……决绝。
老陈头默默地转身,走向后院角落一个堆满杂物的破旧偏房。他吃力地挪开几个破麻袋,灰尘簌簌落下。角落里,赫然藏着一口他当年舍不得扔、偷偷藏起来的备用小柴火灶!虽然小,但泥坯结实,铁锅铮亮。老爷子佝偻着背,抱来一小捆干燥的松枝,摸出珍藏的火镰,“嚓嚓”几下,一簇温暖、跳跃的小火苗,在冰冷的偏房里亮了起来。
“儿啊……” 老陈头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边对着空气喃喃,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真东西,不是摆拍出来的……是这火,是这锅,是这双手……一点点煨出来的心意啊……” 火光照亮了他布满皱纹却异常坚毅的脸。
就在那温暖、真实的灶火重新燃起的一刹那!蹲在楼下冰冷机器上、几乎绝望的灶王爷,猛地抬起了头!他清晰地感受到一股久违的、微弱却无比纯正的人间烟火气,夹杂着一位老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对祖传手艺近乎固执的坚守、以及对“真滋味”不死的心意,袅袅升起!这股气,微弱却顽强,像一道暖流,瞬间注入灶王爷几乎枯竭的神体!
“是它!就是它!真火未灭!” 灶王爷激动得胡子乱颤,黯淡的神目骤然爆发出精光!他感觉到一丝微弱却无比精纯的力量在体内流转。此刻,不是怨愤,不是破坏,而是一种守护的冲动!他拼尽刚刚恢复的这一丁点神力,不再搞破坏,而是化作一缕凡人看不见的清风,悄然拂过那小小的偏房灶膛。
呼啦!那灶膛里的火苗,像是被注入了生命,猛地蹿高,跳跃得异常欢快、旺盛!锅里的油瞬间热得恰到好处。老陈头病中无力,手头只有几样最普通的食材:一把后院刚摘的小青菜,几个鸡蛋,一小块剩下的腊肉。他凭着几十年的本能,热油,下腊肉丁煸炒出油,磕入鸡蛋,“刺啦”一声金黄的蛋液膨起,再倒入翠绿的青菜,大火猛炒。盐,只撒了一小撮。
说来也怪!就这么几样最普通的东西,在这口不起眼的小灶、这口旧铁锅里,在灶王爷拼尽全力的“心意加持”和老陈头毕生功力的翻炒下,竟爆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直击灵魂深处的香气!那香气,纯粹、霸道、带着柴火特有的暖意和锅气,像一条活龙,猛地冲破了偏房的门板!
这香气太不寻常了!它无视冰冷的墙壁,穿透喧嚣的人群,像一只温柔却无比有力的手,瞬间攫住了楼下所有吵闹的食客、焦头烂额的工作人员,还有瘫坐在地、心如死灰的小陈!
“什……什么味道?” 一个举着手机要直播“黑店现场”的网红突然停下了动作,使劲吸着鼻子。
“好香……是……是腊肉炒鸡蛋?不对,比那香一百倍!” 一个等着要说法的大叔,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
“是……是小时候家里灶台的味道……” 一个年轻女孩喃喃自语,眼圈突然红了。
喧闹的大厅奇迹般地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带着魔力的香气吸引了,不自觉地寻找来源。小陈也茫然地抬起头,循着香味,跌跌撞撞地冲向后院偏房。
推开那扇破旧的门,小陈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昏暗的灯光下,父亲佝偻着瘦弱的病体,站在那口小小的柴火灶前,奋力地挥动着锅铲。火光映红了他苍老而专注的脸,汗水顺着鬓角流下。锅里,只是最简单的青菜鸡蛋炒腊肉,却散发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光芒和香气。
“爸……” 小陈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有滚烫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是这样趴在灶台边,眼巴巴等着父亲炒菜,那香气,那温暖,就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啊!自己这些年追求的“快”和“火”,在这口小灶、这盘最简单的菜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可笑。
老陈头没回头,只是用尽力气吼了一嗓子:“愣着干啥!还不快把菜端出去!先给客人们垫垫!告诉他们,真东西,得等!”
小陈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接过那盘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菜,小心翼翼地捧出去。当第一盘菜被分到几个等待已久的食客面前时,奇迹发生了。有人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只咀嚼了一下,整个人就僵住了,随即,大颗大颗的眼泪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
“是……是这个味儿……我妈当年……就是这个味儿……” 一个大男人,哽咽着说不出话。
“香!真他娘的香!这才是过年啊!” 另一个大叔拍着桌子,激动地大喊。
“老板!这菜!还有吗?多少钱我都买!” “差评我收回!这味道,值了!”
差评的狂潮瞬间逆转,变成了惊叹和求购的声浪。危机,在这盘带着柴火气和老父亲心意的简单菜肴中,化作了转机和感动。小陈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食客们脸上真实的幸福和感动,再看看偏房里父亲疲惫却透着欣慰和自豪的身影,他终于彻彻底底地明白了。科技是工具,能带来便利,但食物真正的灵魂,是那份用心、那份传承、那份带着温度的烟火人情。没有心的“快”,终究是空中楼阁。
那一晚,靠着老陈头在小灶上咬牙坚持、灶王爷暗中拼命“鼓风加火”做出来的一盘盘“救急菜”,靠着小陈幡然醒悟后的诚恳道歉和承诺,这场“年夜饭危机”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事后,小陈的“快活林”彻底转型了。名字改成了“守根·家味坊”。店面重新装修,既明亮干净,又保留了一角真实的柴火灶区域——那口救急的小灶,被擦得锃亮,成了镇店之宝。老陈头被儿子恭恭敬敬请了回来,当了技术顾问和精神招牌。小陈不再迷信料理包,而是严格筛选新鲜食材,在老爹的指导下,把传统手艺和现代厨房管理结合起来。该慢工出细活的菜,比如那碗费时费力的红烧肉,必须用柴火灶小火慢煨;一些预处理,则在干净高效的现代厨房完成。店里的标语也换了:“科技让效率更快,用心让味道更真。”
云端之上,灶王爷张单终于能挺直腰板,捋着重新焕发光泽的胡子,美滋滋地给玉帝写报告了。他深吸一口气,那从“守根·家味坊”新厨房飘上来的味道,可真好啊!既有松枝燃烧的暖香,又有新鲜食材的清新,还有锅铲翻炒的热烈,更重要的,是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人情味和心意。这才是真正的、有根基的“新烟火气”!
灶王爷笔走龙蛇,在奏折上写道:“启奏玉帝陛下:臣观下界,烟火之气,虽有新颜,然其根本未变——乃在于人心。心火不灭,则真味永存。新旧交融,善用其利,存其本真,方为长久之道。臣灶君张单,附议人间陈家父子,为‘守根’之举点赞!此乃人间正道,烟火永续之基也!”
写完,他满意地盖上自己的大印,拈起一块新收的、甜而不腻的手工麦芽糖瓜,丢进嘴里,嘎嘣脆,美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嗯,这味儿,正!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