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签完字,特朗普就把关税从10%直接拉到250%,像摁了快进键。
药片、芯片、汽车零件,全都排队等着被税。
朋友圈里最淡定的代购都慌了:一盒降压药原来两百多,照这个算法,得翻三倍。
投降的名单长得离谱:欧盟、英国、日本、印度……一个个经济体排队在协议上摁手印,以为能换条活路。
结果墨迹没干,特朗普又宣布“下周再加”。
像极了小时候玩打地鼠,刚缩回去,锤子又砸下来。
药品是他最新的靶子。
理由听着挺顺:把生产线拉回美国,药价就能降。
可业内人士掰着指头算:美国本土人工高、环保严、原料还得进口,成本只会更离谱。
最后买单的,还是拿着处方签的老百姓。
芯片也跑不掉。
昨天说印度要追加惩罚性关税,今天又说半导体下周见。
节奏快到新闻编辑都来不及改标题。
有人调侃:特朗普的推特比闹钟还准时,每天叫醒华尔街。
最魔幻的是,这一轮加税里,连瑞士、南非、菲律宾都被点名。
瑞士人自己都懵了:我们连贸易顺差都算不上,怎么也被锤?
答案很简单:锤子落下时,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声音够响。
于是出现诡异画面:一边是美国药厂股价跳水,一边是亚洲电子厂连夜开会,商量把最后一条产线搬去越南。
可越南也上了10%的名单,搬过去只是换个地方挨刀。
投降派现在最尴尬。
本以为低头就能过关,结果低头只是让脖子更靠近刀口。
欧盟内部已经有人骂街: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硬刚。
可骂完还得继续谈判,因为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的奶酪和红酒。
普通人能做什么?
除了把常用药提前囤三个月,好像也没别的招。
有留学生开始算学分:万一芯片课被砍,毕业要延期半年。
算完默默把回国机票改签到加税前。
这场关税大戏没有剧本,只有实时更新的弹幕。
唯一确定的是:只要有人先眨眼,特朗普就会把这招用到下一个商品。
至于什么时候收手?
可能得等到锤子砸到自己脚的那天。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