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趣闻提及,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抵达美洲时,误将当地原住民称为“印度人”。
数百年后,若有灵魂穿越至今日加拿大,他或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确实生活着大量印度裔居民。
在河中沐浴、沙滩活动、海边洗手,肤色黝黑的人群随处可见,仿佛当年的误解已成现实。
截至2025年8月加拿大印度裔人口已达500万,这还未计入每年四十余万留学生与超百万探亲陪读的临时访客。
若按此趋势,至2050年加拿大印度人可能增至2000万,成为该国第一大族群。
有人戏称“印加帝国”正以全新形式复兴,为何印度人如此青睐加拿大?
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动因,印度裔群体在加拿大社交媒体上贡献了近半数的热门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部分行为,如在水源地公开沐浴、举办喧闹节日游行、甚至出现公共场合排便等争议事件,不断挑战当地居民的接受度。
更有印度裔团体宣称“印度人才是加拿大主人”,要求“欧洲殖民者回归”,进一步激化社会讨论。
自特鲁多执政以来,为争取印度裔选票,加拿大对印度移民政策日趋宽松,导致印度移民数量激增。
目前印度裔已占加拿大总人口12%,作为参照美国黑人人口占比为13%,但因印度裔倾向聚居,多伦多部分社区印度人口比例已超60%。
街头遍布头巾小贩、印度餐馆与服饰店,高达16米的印度教猴神哈奴曼神像也矗立于此,令新移民感叹“仿佛未曾离开印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裔正从传统从事的快餐、网约车、社区维修等行业,向政界拓展。
2025年4月加拿大大选,印度裔斩获22个议会席位,约占国会总席位6%,内阁部长亦增至四位。
政治影响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移民政策倾斜,2023年加拿大向全球发放104万张留学签证,其中42万张给予印度人。
探亲陪读等临时签证中,印度获128万张;47万永居签证里,14万发放给印度人,是第二名中国的四倍以上。
若计入非法移民,2023年加拿大涌入约200万印度人,对其4000万总人口构成显著压力。
印度海外移民现象并非仅限于加拿大,印度外交部数据显示,海外印度人总数达3210万,为全球第一大移民族群,遍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于部分国家,印度裔已成主流群体:苏里南印度裔占40%,圭亚那超45%,斐济超5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约43%,毛里求斯更达70.1%。
印度裔在国际政坛亦表现突出,如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美国前副总统哈里斯、新加坡总统尚达曼等,展现出“反向殖民”态势。
印度移民潮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前3世纪至17世纪,移民方向以东南亚为主。
印度东岸、南部及西岸居民借助季风南下,形成今日东南亚印度裔占人口10%-15%的格局,泰米尔语甚至成为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
移民动因包括北部开伯尔山口难以防御外敌,以及种姓制度下底层民众(如泰米尔人)为逃避迫害而外迁。
第二阶段始于英国殖民时期,移民流向英属殖民地。18世纪日不落帝国面临劳动力短缺,印度成为稳定劳工来源。
高种姓婆罗门担任文职,马尔瓦里人与巴萨人从事商业,拉杰普特人与锡克人出任军警,底层种姓则投身种植园与工厂。
印度裔因此在圭亚那、马来亚、东非等地扎根,英国前首相苏纳克之父即为东非殖民地医生。
第三阶段伴随石油业崛起,目标为中东海湾国家。
1908年波斯湾发现石油后,英国引入印度劳工,即使印度独立后,海湾国家仍长期使用印度卢比。
70年代起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大规模招募印度劳工,至2025年,印度裔占阿联酋人口35%、卡塔尔25%。
然而海湾国家严格限制入籍,并实施“卡法拉”担保制度,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故移民多以底层为主。
第四阶段为信息革命后流向欧美,90年代起印度人凭借英语优势与IT技能,通过H1B签证大量进入美国科技行业。
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IT岗位超40%由印度籍员工担任,微软、谷歌等企业CEO亦多见印度裔。
特朗普收紧移民政策后,印度人转向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技术移民数量迅猛增长。
印度人热衷移民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印度自然环境恶劣。
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夏季高温常达50摄氏度以上,每年热死数百人,水利设施落后导致农业歉收频繁,生存压力推动民众外迁。
其二,种姓制度限制社会上升通道。
虽法律已废除种姓,但隐性歧视依然存在,底层难凭才华突破阶层。
移民为有志者提供发展空间,且一旦离开便鲜少回国。
其三,海外印度社群团结互助。
印度人依托农业社会传统人际关系,形成紧密网络,职场与政界抱团现象显著,避免华人“背后一枪”的内耗,因此在西方民选政治中表现突出。
印度移民产业链成熟完善,精英学生通过名校签证留学历程获得工作签证与绿卡;普通学生则借助野鸡大学与印度人掌控的企业完成“学历刷单”,进而移民。
2025年8月有曝光显示,部分加拿大印度学院由沃尔玛、修车厂、酒吧改造而成,学生入学后主要打工而非学习,形成中介、学校、雇主、移民者多方获益的闭环。
印度政府态度从独立初期的限制转为鼓励,为获取侨汇(年超1000亿美元),政府推出留学中介、劳工协议、阻止遣返等举措。
莫迪上台后更设立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细分侨民类别,提供投资与定居便利,但意外促使富人为避税而移民,形成底层与精英双向外流的现象。
印度通过移民走出一条独特发展道路,利用人口规模与欧美移民政策,实现“腾笼换鸟”。
有观点认为印度人正等待以高生育率取代加拿大白人主体地位,继承其财富与技术,完成文化更迭。
类似担忧亦存在于美国与欧洲,马斯克等多呼吁白人多生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对中国而言,喜马拉雅山脉构成天然屏障,印度移民潮未构成直接影响。
中方乐见印度人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发展自身文化,而中国继续保持隔山相望、相安无事的状态。
印度移民现象融合了历史积淀、政策推动、文化特质与全球格局,其未来走向将继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