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沙头条#
2025年9月13日是“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急救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即使进入秋天,高温、暴雨等天气仍然交替出现,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为您分享一些实用的急救知识,帮助您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一、高温天气:警惕中暑,学会“降温三步法”
虽已入秋,天气依旧炎热,仍有中暑风险。尤其是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1. 中暑急救小贴士(黄金三步):
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双脚。
降:用冷水(不是冰水)擦拭身体,特别是脖子、腋下、大腿根等部位,帮助快速散热。
补: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慢慢喝点含盐的饮料,比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若已昏迷或抽搐,切勿喂水,以免呛咳。
2. 中医来帮忙:
按压“人中穴”有助于清醒神志,配合“内关穴”和“曲池穴”可缓解不适。
恢复后可以喝点绿豆汤或西瓜皮煮水,清热解暑,帮助身体恢复。
(▲AI图)
二、暴雨洪涝:防溺水,也要防病从口入
暴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不仅可能造成溺水事故,还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引发腹泻、皮肤病等问题。
1. 急救小贴士:
看到有人落水,第一时间拨打110或120求助,不要盲目下水。
可用竹竿、绳子、塑料瓶等物品进行“间接救援”。
若溺水者无反应、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先做5次人工呼吸,再按30:2的节奏持续按压和通气。
2. 中医来帮忙:
洪涝后湿气重,容易腹泻或皮肤过敏,可适量服用藿香正气水,帮助祛湿和中。
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AI图)
三、空气污染与极端天气:慢病患者要格外小心
高温、雾霾、气压变化等极端天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哮喘、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1. 急救小贴士:
极端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若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嘴角歪斜、手脚无力等症状,立即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2. 中医来帮忙:
日常可通过食疗增强体质,比如多吃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提升呼吸道抵抗力。
(▲AI图)
哮喘发作时,可轻按“定喘穴”和“天突穴”,辅助缓解症状。
建议每个家庭都准备一个“升级版”急救包,基础物品+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工具,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1. 基础物品:创可贴、纱布、碘伏、绷带、手电筒、哨子。
2. 防暑用品:运动饮料粉、冷感湿巾、小风扇。
3. 防洪用品:防水袋、免洗洗手液、净水片。
4. 常用药品:止泻药、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常用处方药(至少备一周量)。
5. 重要证件:身份证、医保卡、病历资料,建议用防水袋密封保存。
(▲AI图)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强调顺应自然、预防为主。面对气候变化,我们更应注重日常调养,增强身体适应力。
1. 顺时养生:春天养肝、夏天清心、长夏健脾、秋天润肺、冬天补肾,顺应季节调整作息和饮食。
2. 扶正固本:体质虚弱者可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或服用玉屏风散等中药,提高免疫力,增强“气候适应力”。
(▲AI图)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不容忽视,但科学的急救知识与充分的准备,是应对风险的最佳 “防护盾”。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实用本领,更是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值此世界急救日,呼吁大家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强化健康防护意识,努力成为极端天气下的 “第一响应人”,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兼具 “科学性” 与 “韧性” 的健康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龙华君 王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