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官员当面警告中国公司:别在家藏钱,别搞华人小圈子

一场投资论坛,原本是展示合作的舞台,却因一句直白警告掀起波澜。津巴布韦高级官员在哈拉雷会议上公开点名中国企业,提及藏匿现金和封闭运营问题,语气犀利,震慑全场。这不仅是一次外交风波,更折射出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中的复杂挑战。

塔法兹瓦·穆古蒂,津巴布韦总统事务与权力下放秘书,站在2025年7月15日哈拉雷会议中心的主讲台上。会场内,空气中弥漫着空调的低鸣,墙上悬挂的中津两国国旗在灯光下微微晃动。大屏幕循环播放合作项目的照片:高速公路、矿场、农业园区。台下,中资企业代表们身着深色西装,手中握着笔记本,目光聚焦于台上。论坛名为“津巴布韦-中国投资合作研讨会”,旨在深化双边经济联系。

穆古蒂提及两国多年合作,列举基建、矿业和农业领域的成就。他提到在多次实地检查中,发现一些外国企业将大量现金藏匿于住宅内,地点包括屋顶夹层、床垫下方,甚至地板暗格。他停顿一秒,强调这些行为扰乱金融秩序,直接点出涉及中国企业。

他继续描述,某些矿区每天有工人携带数千美元现金离开,十天内转移数万美元,规避银行系统。穆古蒂挥手示意,强调政府推动本币政策,要求所有交易通过正规渠道。他还指出,部分企业运营封闭,仅用华人员工,拒绝本地劳动力,忽视社区融入和税务义务。

事件迅速发酵。本地媒体《国家日报》次日刊文,标题直指“政府警告中国企业停止藏匿美元”。电视新闻播放村民采访片段,抱怨矿区附近道路破损、电力中断。社交平台上,讨论如潮水般涌来,有人批评外资乱象,有人呼吁保护本地工人权益,也有人提醒勿将所有中资企业一概而论。中方使馆数日后发表声明,强调合作基础稳固,承诺推动合规投资。津巴布韦财政部、劳工部和环境部随后宣布加强对外资的现金流、劳动合同和环保合规检查。

津巴布韦近年来致力于恢复本币地位,减少美元依赖。政府推出多项政策,鼓励银行交易,掌控货币流通。然而,部分中资企业因本地银行效率低、通胀高,选择现金交易。2024年,政府查获多起案例:一处工厂发现卫生间吊顶藏匿两万美元,另一矿区车门内藏现金被截获。这些行为干扰财政数据,削弱政府调控能力。穆古蒂的讲话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对长期问题的集中回应,意在重申规则、重建信任。

中资企业在津巴布韦投资规模庞大,涵盖矿业、基建和农业。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是津巴布韦最大外资来源,项目遍布全国。然而,基层反馈显示,本地就业和税收贡献低于预期。许多企业优先雇用华人,管理层语言不通,合同不透明,引发劳资纠纷。社区居民抱怨,矿区虽带来项目,却未改善周边生活,电力和道路问题尤为突出。穆古蒂提到的“华人小圈子”,指向这种封闭运营模式,呼吁企业融入本地社会。

这场风波暴露了投资模式与本地制度的脱节。中资企业多通过中介进入市场,缺乏系统性法律培训,合同模糊,税务不清。语言障碍加剧误解,本地员工常因沟通不畅被边缘化。部分中小型企业采取“先干再补手续”的方式,触碰监管红线。论坛讲话后,部分企业迅速行动,清理账目、培训本地员工、与政府沟通,试图缓解紧张氛围。

津巴布韦政府未进一步公开点名,但监管力度加大。2025年7月下旬,财政部发布新规,要求外资企业提交详细现金流报告。劳工部启动劳动合同审查,环境部加强矿区污染检查。中资企业中,大型公司设立社区联络岗,组织开放日,邀请居民了解项目进展。部分企业引入本地经理,打破管理封闭。这些调整显示出合作的韧性,但也表明规则磨合的漫长过程。

穆古蒂继续担任总统事务秘书,7月底视察马尼卡兰省项目,推动地方发展政策。他在一次采访中重申,政府欢迎投资,但必须遵守规则。中津合作未因风波中断,双方在基建和农业领域继续推进项目。企业逐步适应本地要求,社区沟通增加,投资模式向合规化转变。这场风波虽未结束,却为更透明的合作奠定基础。

你认为中资企业应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本地融入?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共同探讨跨国合作的未来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津巴布韦   小圈子   中国   官员   华人   公司   中资   企业   矿区   政府   现金   美元   哈拉雷   项目   风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