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喽,大家好,乔叔这期聊聊最近很热的“原拆原建”,听说老房要焕新,很多人都觉得是个暴富的机会,可实际情况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

最近,原拆原建这个词成了不少城市老居民的热门话题。有人开始幻想,是不是又要迎来一波拆迁红利,搬新楼还有钱领?
其实大多数人只是被“拆”这个字眼勾起了老记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波行动和十几年前轰轰烈烈的拆迁完全不同。
原拆原建的本质是让一小部分够条件的老小区,用自己的钱完成住房的升级,这和过去全民沾光的拆迁风暴压根不是一回事。


现实落地,梦想立刻变得灰色。想象中政府掏钱、开发商买单的模式没机会重演,这回全靠自己。以广州某个老小区为例,住户要承担每平方米好几千块的造房钱,想扩面积,加好环境,这钱还得翻倍,谁都不能白拿新楼钥匙。
宜昌那边原有房子面积每平方米也得自己付款,搞扩建更是要按市场价格买。曾经的拆迁福利,如今变成了实打实的经济考验,根本不是白捡好处的机会。

如果说凑钱是第一道槛,后面的手续更是让人头疼。别看大家邻里关系好,要让全部业主意见统一,结果往往是在协商拉锯中消磨了岁月。
有的小区,整整谈了八年才定下来,有的院子头一次只同意了几户,最后还是靠社区和几个热心居民不断奔波才拉齐了签字。
哪怕只剩一户不点头,整个重建就得搁置,没人能强推。

而且搞原拆原建对产权要求极高,单位房、公房、私房混杂,各种遗留问题一堆,有的房子连谁是合法产权人都说不清,这种情况,别说重建,连方案都凑不齐。
能够顺利推进的少数项目,基本都是产权清楚、手续完整的小区,这是大多数老旧小区都学不来的条件。


不少居民希望开发商能出面解决资金难题,自己可以省钱,还能住新楼。但开发商其实并不热心参与这种低利润、高麻烦的项目。
地块有限改造难,户型受限制,谈判时间长,资金回笼慢,再加上销售风险高,商业逻辑摆在那,现实就是利益不大,没人愿接盘。
这说明靠外部市场来拯救老小区的愿望,并不现实,多数人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对于绝大部分居民来说,这场原拆原建热潮离自己挺远。那些老破小产权复杂,靠修修补补撑几年,重建遥遥无期。九十年代的商品房虽然产权清晰,但业主自己凑钱搞重建,不见得划算,房价能不能涨尚未可知。
有人选择继续坚守黄金地段的老房子,等政策或者市场环境变好;也有人干脆趁着市场还有需求,把房子卖了换个新居,提前过上舒适生活。
无论怎么选,这事都回归到每个人自身的经济能力和现状,没有哪个选择一定划算,也不会像拆迁时代那样全民受益。


通过乔叔的分析,大家应该也能发现,原拆原建其实是一场小众的升级游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钱、人心、产权缺一不可,老小区不是说动就能改,更多时候只能往前慢慢熬。
面对新的城市更新热潮,不再有全民狂欢,只有少数人翻新家园的现实。未来路怎么走,每家每户都得自己掂量清楚。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