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特朗普电话,普京公布惊人计划:隧道连接美俄,邀马斯克入伙

«——【·前言·】——»

10 月中旬的国际政坛,一则基建提议的热度甚至盖过了地区冲突新闻。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在普京与特朗普通完电话后没几天,突然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

计划联合国际伙伴拿出 80 亿美元,用 8 年时间修一条横跨白令海峡的铁路隧道,把俄罗斯楚科奇和美国阿拉斯加连起来,还特意点名邀请马斯克旗下的 The Boring Company 参与。

要知道,这个跨越白令海峡的构想,从 19 世纪中期就有人提,可一百五十多年过去,要么卡在数百亿的高昂成本上,要么受地缘政治影响搁置,如今俄罗斯突然把成本压到 80 亿,还直接对接马斯克和美国。

消息一出来,不光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连不少关注基建的网友都在等后续动静。

«——【·通话挂断即放招·】——»

10 月中旬的国际新闻版面,被一则基建提议搅得波澜四起。俄罗斯总统普京刚结束与特朗普长达 2.5 小时的通话,这通由俄方主动发起的对话刚挂断,重磅消息就接踵而至。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突然在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平台抛出惊人构想。他公开喊话国际伙伴,计划掏出 80 亿美元,用 8 年时间挖通一条横跨白令海峡的铁路隧道。

这条隧道将直接串联俄罗斯楚科奇地区与美国阿拉斯加,更特别点名将马斯克的 The Boring Company 拉入伙。

消息一出,国际媒体的镜头立刻从地区冲突现场转了过来。关注基建的网友们更是炸开了锅,纷纷扒起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

要知道,白令海峡的连通构想可不是新鲜事,但每次都卡在半道上,这次俄罗斯敢把成本压到 80 亿,还直接对接美国和马斯克,显然藏着不一般的心思。

特朗普很快给出了反应。在与泽连斯基的会晤中,被记者问起此事时,他直言这个提议 “有趣”,甚至转头追问泽连斯基的看法。泽连斯基的脸色当场沉了下来,硬邦邦地回了句 “我不喜欢”,却只引来包括特朗普在内的一片笑声。

«——【·百年三番折腾·】——»

德米特里耶夫晒出的路线草图里,藏着横跨一个半世纪的执念。第一个把白令海峡连通想法摆上台面的,是 19 世纪的法国工程师。那时的构想还很模糊,直到 1905 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正式批准了隧道计划,这成了俄罗斯元首首次为这个项目背书。

可惜好景不长,1914 年一战的炮火点燃,刚起步的计划瞬间被搁置。这一停就是半个世纪,等到再次被提起时,已经到了冷战时期。苏联方面曾构思过一座 “赫鲁晓夫 - 肯尼迪和平桥”,想用桥梁连接两国远东地区,象征对和平的追求。

俄罗斯近年解密的肯尼迪遇刺案文件里,还能看到当年标注 “立即建造” 的草图。只不过,冷战的铁幕终究没被这座想象中的桥打破,构想只停留在政治宣传里。如今德米特里耶夫重提旧事,把百年前的乌托邦构想拉回公众视野,难免让人怀疑这又是一次 “历史复刻”。

白令海峡的地理条件其实不算完全无解。它最窄的地方只有 82 公里,中间的两座迪奥米德岛更是天然的中继节点,多数区域水深不到 50 米。

但极寒气候、剧烈变化的冰层,再加上活跃的地震带,让施工难度陡增。更别说隧道两端的西伯利亚冻土和阿拉斯加荒原,配套交通系统的投入就是个天文数字。

«——【·马斯克成关键牌?·】——»

德米特里耶夫敢喊出 80 亿造价,核心筹码全压在了马斯克身上。按照传统施工方案,这条约 112 公里的隧道造价得奔着 650 亿美元去,有专家甚至预估实际成本可能冲到 2500 亿至 3000 亿美元。但他坚信能把成本砍到零头。

马斯克的隧道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他的团队早就公开过成本控制逻辑:把隧道直径从传统的 26 至 28 英尺缩小到 12 英尺,只供电动交通工具通行,横截面缩减四成直接拉低造价。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研发能同时完成挖掘和加固的挖掘机,还想把设备电力开到极限,提升两三倍效率。

甚至拿自家挖掘机和蜗牛 “盖瑞” 比过速度,坦言现在机器还慢 14 倍,但这种极致压缩成本的思路,正好戳中了俄罗斯的需求。德米特里耶夫特意点名马斯克,说白了就是想借硅谷 “疯子” 的光环,给这个百年难题套上 “技术可行” 的光环。

可猫腻也藏在这里。白令海峡的施工环境和洛杉矶完全不同。那里的冻土和极寒会让设备效率大打折扣,施工窗口期短得可怜。马斯克的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用,到了北极圈附近能不能落地,谁也说不准。有业内人士直言,80 亿更像个宣传数字,连前期勘探费用都未必够。

马斯克本人至今没正面回应。但他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隧道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只要能做好防水绝缘,挖多深都行。这种开放态度,给外界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也让俄罗斯的提议多了几分 “可信度”。

«——【·特朗普态度如何?·】——»

这个被命名为 “普京 - 特朗普隧道” 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把两位国家元首的名字嵌进项目名,显然是摸准了特朗普的脾气 —— 喜欢宏大叙事和个人标签。在俄乌冲突的敏感节点抛出这个提议,更是精准踩中了特朗普的政策倾向。

特朗普上台后对乌克兰一直态度冷淡,多次表露与俄罗斯和解的意愿。普京在通话中强调俄军掌握战略主动权,又坚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正好与特朗普的想法呼应。隧道提议就像个 “和平象征”,既给了特朗普台阶,又展现了俄罗斯的 “友善姿态”。

泽连斯基的不满完全在情理之中。俄罗斯一边在乌克兰战场推进,一边和美国谈 “世纪工程”,无异于在给他的求援泼冷水。但特朗普的反应已经说明,泽连斯基的反对起不了多大作用。这条隧道的政治意义,早就盖过了基建本身的价值。

更深层的考量藏在俄罗斯的地缘焦虑里。它一直渴望被视为东西方的连接者,而非世界边缘的孤立者。这种中间地带的身份,让超级工程成了最好的 “话语权道具”。每逢国际孤立时就抛出这类构想,既不用真砸钱,又能向中美释放烟雾弹,简直是低成本的战略操作。

«——【·结语·】——»

说到底,白令海峡的隧道更像个政治寓言。它承载着百年的连接梦,却一次次沦为时代的注脚。这次被重新提起,与其说是基建蓝图,不如说是普京给特朗普递的一张 “情绪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隧道   惊人   电话   计划   俄罗斯   特里   海峡   基建   阿拉斯加   美国   白令   乌克兰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