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1 日,广东东莞的空气中弥漫着庆典的热烈与创新的锋芒 ——vivo Vision 发布会暨影像盛典在此拉开帷幕。这一天,不仅是 vivo 三十周年的里程碑,更成为其向未来科技与人文边界发起探索的新起点。从 1995 年以步步高电话机叩响科技之门,到 2004 年进军手机行业打造国民级产品,再到 2011 年以 vivo 品牌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最终凝结为这场盛典中对 “科技照亮美好” 的深刻诠释。
“我们用四年时间,只想让混合现实从实验室的概念,变成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的话,道出了 vivo Vision 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的初心。这款被称为 “蓝科技集大成者” 的产品,一亮相便打破了行业对 MR 设备的固有认知 ——398g 的重量仅为同类产品均值的六成,尺寸缩小 26%,佩戴时每个支点的承压强度不超过 6.628kPa,相当于人轻轻呼气的力度。配合 8 套适配不同面部轮廓的遮光罩与亲肤泡棉,即便是长时间佩戴,也能保持舒适感。
更颠覆的是交互体验。基于 “负设计” 理念的 OriginOS Vision 系统,让信息不再困于屏幕,而是像自然光一样 “浮” 在空间中;1.5° 高精度眼动追踪(相当于 2 米外精准定位一块手表)与 26 个自由度的指尖识别,让 “眼一看、手一动” 成为最自然的操作方式。再加上双目 8K 分辨率的 Micro-OLED 屏幕、94% DCI-P3 色域覆盖,以及高通第二代骁龙 XR2 + 平台带来的 2.5 倍 GPU 性能提升,轻薄机身里藏着的,是旗舰级的视觉与算力支撑。
而生态布局更让其成为 “数字生活超级入口”:120 英尺移动巨幕影院让沙发角落变身为影院 C 位,沉浸穹幕视频让远方的震撼场景 “触手可及”,多视角体育赛事直播则让观赛者随时切换全局与细节…… 从 8 月 22 日起,北京、上海、广州等 10 城的 13 家 vivo 体验店将开放体验,让用户亲手解锁这份 “轻松上头” 的科技惊喜。
“影像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记录者与表达者。”vivo 副总裁于猛在发布会上宣布影像战略全面升级时,这句话直击核心。三十年来,vivo 在夜景、人像、长焦、视频四大领域的深耕,已积累起深厚的技术壁垒;而此次升级,更将目光投向 “场景融合” 与 “生态构建”。
一方面,专业能力持续下沉:与蔡司深化全球合作,依托 VS1 与 V3 + 双芯架构,将 2 亿像素传感器、60fps 空间视频等技术融入日常;另一方面,生态边界不断拓宽 —— 加入国际 C2PA 联盟守护影像安全,将长焦微距技术转化为基层医疗的便携式裂隙灯,通过跨端协同让 3D 影像在手机与 MR 设备间无缝流转。从演唱会 “山顶变 VIP” 的临场感,到春晚直播的专业解决方案,vivo 正让 “专业” 不再遥远。
盛典现场,2025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的 25 组获奖作品揭晓,为这场科技盛宴增添了人文温度。历时 7 个月,50 万幅来自全球的作品,用 vivo 手机记录下日常点滴与时代切面:吴正杰的《太空战舰》以奇幻视角斩获年度最佳,蔡泽宏的《皮影戏》在长焦下留住非遗的灵动,而田鼠大婶的《生命的源泉》则用 vivo X200 Ultra 定格甘肃民勤 “种树姐姐” 们的防沙日常,让影像成为连接乡村与世界的纽带。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所言:“vivo 让曾经遥不可及的光影艺术,变得人人可触。” 从人文影像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少年短片竞赛,vivo 正用科技搭建起多元的创作平台,让每一份热爱都能被看见。
三十载热爱同行,vivo 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混合现实头显重构人机交互,到影像生态连接技术与人文,这家始终以 “用户至上” 为初心的企业,正以科技为墨、以热爱为笔,在迈向百年的道路上,持续书写 “抵达每一位用户” 的答卷。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