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52场活动,东职院编织社区儿童共融成长网

7月6日至18日,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徐莎莎、翟彤欣、刘思带领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童梦星光”社区儿童共融互助志愿服务队,携手东莞市大岭山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在大岭山镇元岭村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支由“星与心桥——孤独症援护志愿服务队”升级而来的队伍,带着曾获2025年广东省“挑战杯”省赛三等奖的调研基础,为多名困境儿童与普通儿童打造一场“身心社灵智”的成长之旅,为编织社区共融互助网络注入青春力量。

双渠道赋能:让资源扎根,让支持生长

“原来八段锦还能和同学一起练,比一个人有意思多啦!”清晨的社区服务中心里,孩子们跟着大学生志愿者舒展肢体,一招一式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在团队协作中拉近了距离。这正是服务队“送资源+造支持”双渠道思路的生动实践——既要为孩子们输入文化知识,更要培育可持续的互助生态。

据悉,东职院前期与大岭山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合作的“亲子太极”活动已为本次实践打下基础,在这13天里密集开展的52场“身心社灵智”工作坊活动,则让资源精准滴灌:八段锦教学筑牢“身”的根基;通过角色扮演识别情绪、表达需求,“心”的韧性悄然增强;“保护小秘密”情景剧、“友谊小花园”沟通课,让“社”会交往的种子生根发芽;绘画、书法、音乐组成的“灵”性课堂,释放着孩子们的创造力;课业辅导与财商游戏则点亮“智”慧火花。

从受益者到倡导者:互助网络悄然生长

活动中创新的“星光币积分”机制,让孩子们从“被服务”变成“共参与”对象。结对的小伙伴们在作业辅导时相互讲解难题,在模拟集市上合作经营“小摊位”,主动为社区居民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7月18日的跳蚤市场活动上,元岭村的居民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在时间中打开心扉、变得自信,一名孤独症儿童从最初拒绝交流,到帮助其他孤独症儿童;几名普通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化身“友爱标兵”,在小组任务中守护本组孤独症儿童。

校地共绘美好图景:让星光照亮更远的路

从4月需求调研到6月志愿者培训,从7月6日的启动仪式到7月18日的汇报演出,服务队与东莞市大岭山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紧密协作贯穿始终。指导老师与社工全程护航,志愿者们则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

接下来,服务队将带着活动中积累的运营经验、儿童共融课程体系,继续深化与社区的合作,以青春之力响应时代号召。

撰文:郑家琪 龚名扬

通讯员 刘思 杨泽坤

【作者】 郑家琪;龚名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育儿   儿童   社区   融成   服务队   孤独症   志愿者   社会工作   服务站   东莞市   星光   社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